朱元璋可是恨透了這些參與空印案的官員,所以第一時間就召見了朱啟,詢問為何要改善這些官員在牢獄中的環境之類的問題。

而朱啟也知道朱元璋這個時候正在氣頭上,如果還幫著他們說話的話,恐怕會得不償失。

反倒是朱元璋一生氣,直接下令,把那些官員們全都繼續扔回死牢那樣的環境,可就不妙了。

於是朱啟就意正言辭的解釋說了。

這可不是故意要給他們改善居住環境,而是要為後續的審問做準備。

現在自己已經在重新調查中央財務和地方財務的誤差,還有資料了。

如果說這些資料出了什麼問題的話,那這些關在監獄裡面的官員肯定就是第一時間要審訊的物件了。

不過,在這些資料出來之前,就已經發現有很多的官員,因為吃不住錦衣衛的酷刑而死在了監牢裡面。

他們這些貪官汙吏死在監牢裡面,事情是小,但是國家的財產卻已經被貪汙掉了,而這些財產去向如何,都還不知曉。

光是抄家也沒什麼太大用處,他們又不是笨蛋,如果想要把這些錢給安全的轉走的話,沒準會送給別人保管,或者藏在什麼地方,這都是說不定的事情。

朱元璋一聽也是這麼一個道理,錦衣衛雖然特務工作非常了得,但這個時代畢竟沒有監控和監聽這些玩意兒。

那麼多的官員,尤其是地方上的官員,真要是做什麼手腳,把這些錢埋在什麼地方了,誰又能知道呢。

直接在監獄裡面,因為酷刑而死掉的話,這些錢還真的是要不回來的。

朱啟看到自己成功的穩住了老爹,也是心裡面鬆了一口氣。

自己也算是對得起太子殿下的囑託了。

朱啟卻不知道自己這樣的行為在百官之中,卻是默默的積攢起了聲望。

那些被關在監獄裡面的官員們,哪一個不是在官場上有人際關係網路的。

很多人都是同一個老師門下的,互相之間也都是同學同僚。

甚至是世交好友,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好同學,好同事都被關進了大牢,那些還沒有進去的人,當然也是心中惶恐不安。

而朱啟可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之前他的表哥朱桓,可不就是被遼王殿下直接斬首示眾了嗎。

他們本來以為那些被關押在監牢裡面的同僚們肯定要慘了。

這遼王殿下可不是溫和的太子殿下呀,說不定遼王殿下一個不高興,就把他們給殺光了。

卻沒想到,遼王殿下居然主動給他們改善了居住的環境。

也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了,起碼遼王殿下這樣做就已經很仁義了。

不少的官員們心中其實都是感謝著遼王殿下的。

而在朱啟這邊,伴隨著地方財政的資料,一個個的被計算出來之後。

空印案真正造成的惡劣後果,才展現在了朱啟的面前。

除了雲南之外,總計十二個布政司加上京畿地區,十三個行政區。

總賬能夠控制在10%誤差以內的,竟然只有兩個行政區,而其餘全部的行政區誤差都在10%以上。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其餘的行政區,都有不小的貪腐現象。

可能並不是布政司一級別的長官去貪汙的,而是下面的縣官或者是知府等等去貪汙的。

但這些布政使難道就沒有責任了?

那肯定有責任啊!

一個個都想著不要太麻煩,連算賬都懶得算,直接發空印文書,然後去戶部對賬。

直接照抄中央算出來的財政。

別說這些官員了,如果我是地方官員,拿著這些空白文書過去對賬的話,我也忍不住要貪汙啊!

比方說,一個小縣城本來也就收了十萬銀兩的稅收。

而這中央的戶部賬本上算出來的,可能僅僅只有八萬兩的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