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遼王殿下的大將之風(求訂閱)(第1/3頁)
章節報錯
陽春三月,桃紅梨白。
自南京前往北平,只需經過京杭大運河即可,雖已是春末,但越往北,天氣寒冷似乎並未多少改變。
朱啟披著個毛茸茸的斗篷,站在二層樓高的官船上,看著運河上航行的船隻,但意料之外的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多。
一來是因為現在是三月份,並不是需要運送糧草物資的季節。
二來則是因為自元世祖繞開京杭大運,首開海運,以平底船60艘,成功運糧46000餘石,其實現在南北運輸線,重心已經朝著海運轉移了。
明朝繼承了元朝的遺產,海運的習慣自然也是保留了下來,但歷史上的明朝海運其實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便因為越來越惡劣的海洋天氣,在洪武末年而暫停了。
往後歷代明朝皇帝雖然都有心重開海運,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都不了了之。
不過現在是洪武八年,海運自然還是有的,但沒有大量軍艦護航,自己這個王爺走海運萬一被人劫了道,那可就白送了。
藍仙兒的身體已經康復的七七八八了,此番朱啟前往北平府,她便作為朱啟的貼身女護衛也一同跟了過來。
但和朱啟所想的,一身俠女打扮,手拿一柄三尺清風劍俏立在自己身旁不同,藍仙兒一身宮娥打扮,按照她自己的話來說,以這樣的偽裝待在朱啟的身邊,不會引人注意,也更容易在關鍵時刻出手保護朱啟的安危。
朱啟覺得藍仙兒說的很有道理,最主要的是她穿著一身宮娥衣服非常的好看,令人賞心悅目。
極遠處已經能夠看到碼頭,可惜看的不是很真切,朱啟揹包裡也沒有帶望遠鏡這種東西,畢竟誰出去會揹包塞這個啊。
但望遠鏡的工藝其實並不複雜,也就是各種透鏡或反射鏡的組合,只要能製作玻璃鏡片,有足夠的耐心,手工製作就可以了。
一想到玻璃,朱啟就想到了土法煉鋼裡的分層鍊鋼爐,好傢伙,那可是神器啊。
你可以想象嗎,在三四十年代的時候,抵抗日寇入侵的先輩們,在農村用磚頭搭建起來的一個個的露天的蒙古包一樣的土窯子,從裡面能燒出水泥,玻璃甚至燒鋼鐵都不在話下。
回頭我也整一個。
朱啟在官船上想著以後整點小發明,表現得“不務正業”一點,那邊已經有縴夫拉著官船到了碼頭靠岸。
洪武八年的縴夫,和後世大家所熟悉的漕幫的縴夫是不一樣,這些縴夫都是徵調來的民力,也就是服勞役的老百姓,和後世拿錢拉船的差別很大。
當然,這年頭也沒有漕幫這種社會組織。
船隻靠岸以後,自有人馬過來接應,朱啟見到來人之後也是有點意外,竟然是李文忠親自來迎接自己。
李文忠沒等遼王殿下和燕王殿下下船,便一個箭步跨上了甲板,立馬就朝著朱啟和朱棣兩人行禮。
李文忠是個三四十歲的粗糙漢子,談不上帥氣英武,看上去甚至有點老實巴交的樣子,但一身上鎧甲亮亮堂堂的,身板子也是頗為壯實,看上去就一股子殺伐之氣。
他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朱啟和朱棣兩人的表哥,但因為年紀差距過大的緣故,其實大家之間並沒有什麼太深的感情。
但朱啟看到李文忠,那是兩眼淚汪汪啊:哥,我這趟可全靠你了啊!
“將軍,不,表哥快不要多禮!”
朱啟趕忙上前去抓住了李文忠的雙手,那叫一個親切的啊,給李文忠都嚇了一跳,不知道自己啥時候和遼王殿下這個表弟關係這麼好了啊?
“表哥,你軍務繁忙,怎麼還親自來接我們啊,讓個副將來就好了嘛。”
李文忠趕忙說道:
“不忙不忙,殿下有所不知,自從殿下挫敗了北元的陰謀之後,那王保保知道事不可為,已經收了攻勢了,末將駐守的北平城,乃是原先的元大都,城堅牆高,也無需修繕什麼防務,將士們又在忙著春耕,連著訓練都少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