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孤也是這麼想的(求訂閱)(第2/3頁)
章節報錯
只是胡惟庸看到這個笑容,尷尬的低下了頭,邊上的臣工們,也是面面相覷,朝堂之上的氛圍有點微妙,即便是朱啟這個政治小白,也察覺到大家好像突然都安靜了下來。
時不時的看看自己,又看看沉默不說話的胡惟庸。
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皺了皺眉頭,朱標看了看兩邊,隨後開口說道:
“父皇,胡丞相所說是有點道理的,不過關於治療瘍病新法之事,胡丞相併不知道三弟已經準備妥當,早早編寫了有上百頁的書籍用以教學之用,所以兒臣覺得,派遣三弟前往北平,肅清渤海海道,運輸物資之事並不影響。”
朱標如此說完,朱啟原本高興的心情一下子就沉下去了。
朱標都開口了,那胡惟庸和一眾大臣們,也就沒有再說什麼了,倒不是他們不敢跟朱標對著幹,而是很清楚當朱標和朱元璋的意見一致的時候,那就沒其他人什麼事情了。
果然朱元璋臉色大喜,看著朱標說道:
“標兒和我想的一樣,此時就不需要多議了,就這麼決定了,賜封吾兒遼王為平遼指揮使,總管渤海海事,扶持關外部落與納哈出周旋,燕雲十六州隨遼王節制!”
此事也就這麼定下來了,至於其他的一些安排,絮絮叨叨的就不提了,可惜的是原先歷史上負責此事的傅友德沒有被派遣過來了。
但朱啟想了一下,北平還有一位大佬,李文忠啊!
說起來李文忠還是自己的表哥呢,到時候過去了,啥事情都問問李文忠的意見,肯定是沒錯的!
朱元璋很快便宣佈退朝,一眾人等紛紛離開,朱啟和朱標則跟隨著朱元璋從另外一個門離開,朱元璋還有很多政務需要處理,勉勵了朱啟幾句,吩咐他儘快準備早日出發之後,就帶著朱標急匆匆的離開了。
這還說個啥啊,就上路唄!
朱啟懷揣著悲憤的心情回到宮中,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出發了。
突然想到自己身為平遼指揮使,好像有選擇自己副將的權利啊!
他趕忙去找朱標,將此事一說,朱標笑了笑,問道:“那你有何人選啊?”
朱棣肯定是要帶上的,這臭小子是個軍事天才,雖然現在還很稚嫩,但提出來的很多意見都非常的準確,再加上朱棣往後的戰績,把他帶著肯定沒錯。
而後就是李景隆,這是個福星啊,他有啥軍事建議,全都規避掉,肯定是沒錯,畢竟歷史上這李景隆就沒打過勝仗,再大的優勢他都能打輸了,不禁讓人想大喊一聲“嚴查內鬼”。
李景隆都帶上了,那徐增壽沒理由不帶上,別看徐增壽好像很不講義氣的樣子,但這小子圓滑的很,最關鍵的是他其實是很忠誠的一個人,平常大大咧咧的,更何況還是自己的大舅子,和他處好關係絕對沒問題。
順帶也把李祺給喊上。
朱啟一番名單送了過去,朱標自然不會阻攔,大明朝是勳貴政治,勳貴們與國同休,這些二代自然也需要經受鍛鍊。
至於說遼王朱啟這個藩王帶著勳貴二代去鍛鍊,會不會被人懷疑是培植自己的勢力,這就不用多擔心了。
別的朝代可能有這樣的擔憂,但在洪武一朝,只要朱標還在,哪個皇子要是敢去搶皇位,沒有人會跟隨的,不僅不跟隨,第一時間就要告發你,懷疑你腦子是不是有毛病。
朱標很快就寫好了遞交給中書省稽核的公文,上面就是讓朱棣等人也跟隨朱啟一同前往北平辦事的文書。
朱啟看著這文書寫好,突然又想到了一個人,趕忙說道:
“大哥,咱再加一個人。”
朱標又拿起了筆,笑著問道:
“誰啊?”
“誠意伯劉伯溫。”
——————
內官拿著太子朱標的公文,送去了中書省,而後就會送達兵部正式生效。
朱啟則是讓人去通知朱棣等人,儘快收拾東西,跟隨自己北上。
至於說為何最後要帶上劉伯溫,其實朱啟是存著保全劉伯溫的意思。
歷史上劉伯溫在洪武八年就會被胡惟庸給害死,自己這一去北平,保不住又要個一年半載的時間。
萬一回來之後劉伯溫被胡惟庸給害死了,那對於朱啟來說,可就實在是太難受了,這樣的天下名臣,多留在人間一日也是好的。
不過到了第二天一早,朱啟才剛剛起床,便聽到有人來彙報,說是劉伯溫求見,已經在皇家娛樂中心等了好一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