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蒿,汝今日去縣寺,可是為阿鈞與阿青辦理入學了?”

為弟妹辦理入學之時,早兩日一同耕農時,安蒿即與包進說道過。而安夷各庠序的入學手續,也正是在三月末這幾天進行。

安蒿頷首道:“是然,阿進汝可知道縣寺今日張貼之告示?”

包進撓了撓頭,疑惑道:“什麼告示?今一大早,吾便與阿翁他們下田了,近段時間,一直沒下雨,阿翁一直說多澆點水,過兩月就長得壯一些,今歲收成自然好。”

知道同窗不清楚後,安蒿即將縣寺的公示說了一遍,並講了他之打算。

其實,便是他不言,今日下午,鄉老也會將事情通報到每家每戶。

包進了解完因果後,當即表示贊成:“吾回家也會為吾阿翁他們說道一番,便是吾等走了,家中諸事,也有縣寺照料,不用太過憂心。未來,若是吾等加把勁,為吏地方,也將家人接過去!”

兩人略一約定,各回各家。

下午,安蒿將飯食剛剛做好,一早出去勞作的安父安母,即是同去幫忙的弟弟妹妹正巧回來。

於飯後,安蒿將個人想法說道一遍。安父安母,毫無意外的同意了,知道明日就有“吏問”,過兩日第一批士吏就要出發後,打算今夜就為之收拾行裝。

而聽聞大兄從吏之時,便是年幼之弟妹也有些歡呼雀躍。

“阿兄,吾長大了,也要像汝一樣!”

“阿兄,吾也一樣!”

安蒿拿著鋤頭,打算於天黑前,幫助阿翁將田裡的地角,再平一平。

剛至舍外,聞弟弟妹妹之話語,他轉頭鼓勵道:“再過數月,即是今歲入學。庠序中好生聽課,待回家,多幫阿翁阿母。等汝等長大了,如阿鈞當為縣吏!阿青當為女吏!”

安夷鄉之女吏,人數不多,但還真有一些,只要識字,可於各鄉地,主農桑商貨之事。

次日。

當安蒿尋到同樣得父母同意的包進,到達縣寺時,便見縣寺主吏籍的旁舍外,站了百之人。除過前番透過縣考的儲備吏外,大多數如同安蒿這般,於安夷落根進學數年的本地士。

在眾人踴躍報名後,當是入後舍,接受縣君“吏問”。

吏問有三則,全是不忘初心之問,一是教導之問,警戒之問。

何為吏爾?

何為民爾?

吏民之處道,吏之為道。

經過吏問,每一個人的言行都會被記錄在案,此亦為今後每一個吏者的重要考核標準。

至月末最後一日,包括安蒿在內的第一批上百士吏,揹著包裹,於兵士護送下,與縣君鄧賢一同前往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