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不知,劉釜敢說出如此話之底氣,在於得關涼後,不僅可得肥沃之關中土地,另有西域商道!

此二者之財貨來源,且在加強涼州軍內部整合與廉政建設,精簡框架後,於民生之外,足以供養一支大軍。

劉釜對涼州未來的兵源發展,則重點在於騎兵方面,並借控制關涼之機,於馬超等人所領的陣亡殆盡之涼州騎兵基礎上,以興建一支完全忠於自己的騎兵。

豔陽高照。

遼闊的上邽城外,但看劉釜朗聲說完。

這一次竟是包含十幾個同韋康等人一起出城之州吏,另有剩餘之絕大部分上邽本地涼州兵士,全以同韋康等人,分流走出,異口同聲,表示願意繼續留在西涼。

就是韋康和閻溫,左思右想後,實際也存著此中念頭,從某個角度看,他同劉釜並非死敵,且同時忠於大漢朝廷。

只是當下的大漢朝廷,有些特殊,劉釜明確忠於的是天子劉協之大漢朝廷。實際上,時下大漢朝廷,可不正是曹操一言堂,便為大司空曹操掌控下之大漢朝廷。

韋康與閻溫等人,數年來,各接受荀彧舉薦,以曹操任命,於涼州行事,並未在乎,朝廷是誰之朝廷,只要繼續是“漢”,那即忠於職守。

在看了楊修一眼,加上對各自名聲之重視,韋康與閻溫等十數名州府吏,加上一行百人親兵,終沒有跨出這一步。

當日日中,楊修、韋康、閻溫等人,於上邽同益州牧劉釜告別,繼續由大將劉楓看護下,往長安行去。

於此,上邽城正式為益州軍接手,投誠過來的上邽兵士,劉釜則直接將之編制軍內,隨即允之五日返家之期,且贈予錢糧。

三日後,在楊修攜韋康等人到達長安時,曹洪、鍾繇之屬,大開城門。

長安為吳懿接手。

至四月初七。

潼關下。

益州軍主將法正,將領馬超、龐德、劉楓、高沛、黃權等。

曹軍軍師荀攸,大將張郃、曹仁,夏侯淳,張燕等。

各領兩千人,於潼關前線,進行了將領、降卒交換。

同時,潼關曹軍按照協議退出,潼關為法正遣部守衛。

實際上,以曹洪等人做以交換,益州部,不僅僅得到的是潼關,還有河北、湖縣、解縣此三地,即為曹操先前趁機所佔之弘農、河東西部廣大地區。

以不會投效過來的曹洪、許諸,以及重傷未愈的高覽等將,外有上萬曹軍俘虜,換得河東、弘農幾座重鎮、潼關,另有在潼關之戰時,為荀攸俘獲的數千馬超部從。

雙方交換下,不論劉釜自身,諸葛亮、秦宓,法正皆以認同。

唯一擔心的,則是曹操會不會從中使詐。

好在這一輪交鋒、“握手言和”下,曹操並未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