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元來了!快快請坐!”

臨湘官寺,正奮筆疾書的劉備,抬頭見一道熟悉人影啟門通報而入,他忙放下手中筆,起身相迎,把臂邀於旁邊案几。

入舍之人,正是年二十有四,投入劉備帳下,已有兩年的龐統。

劉備待之甚是敬重,以龐統於之危難間來助,與徐庶一道,被視作左膀右臂。

於九江時,就已經被劉備任命為功曹,同徐庶一道全郡之事。

去歲時,孫策之弟孫權對江夏之進攻,讓劉表終為劉備說服,力排眾議,決心接納劉備,以為同盟,並將劉備所佔之九江也歸於荊州治下。

同時,劉表接受劉備的推舉,以糜竺為九江太守,簡雍為九江都尉,徐庶為九江郡丞,共治九江地方,此外,孫乾被委任為從事中郎,駐守前線。

將己方的一部分人馬,在投靠荊州牧劉表後,繼續控制好九江地區,且受劉表資助,也是龐德,簡雍,徐庶等人,與劉備商議之策。

而劉表知曉劉備對九江的控制,很有默契的認了下來,可於當日,於劉備再次到達襄陽,劉表以親迎,見荊州之士,對劉備之敬重,加上市井的一些傳聞,劉表暗地提防,心覺不能將劉備留在襄陽。

故於歲初時,劉備本人,被荊州牧劉表,委任為平南中郎將,長沙太守,讓之於前線,同零陵駐守的劉巴、桂陽張羨殘部作戰。

劉備本人率龐統,趙雲,關羽,張飛等人,故來長沙太守任上。

於二十多日前,尚未集結兵力,即得聞關中、涼州戰生之訊息,自覺是個好時機,遂忙向劉表建議,乘機從南陽、九江兩個方向,趁著曹操為劉釜,袁氏牽制,奪取許都。

可惜劉表並未採納,只是給留守朝陽、新野的劉琦、甘寧、劉炤等將下令,拿回宛縣,並以想辦法奪回南陽郡,至於增援兵力,劉表只往南陽支援了五千人。

細究起來,無外乎劉表憂心孫策借之攻奪許都,來犯江夏,亦是有些防備他劉備。

以劉表此行懦弱,生性多疑,讓劉備不免感慨。

當日隻身入荊州的劉表不再,今日的劉表,是越活越膽小,難怪龐統與徐庶等人,皆請之先入荊州,便於將來得取……

以劉表之姿,加上近兩年來,身上漸生隱疾,且觀之諸子,又如何成大器?

外部之敵,可不少耳!

益州牧劉季安,便如前日龐統與之對言,關中和涼州戰後,無論勝敗,這次必然元氣大傷,數年內,無大戰之力。即使有心謀奪荊州,出蜀或是從交州而上,皆以艱難。

佔有江東的孫伯符這幾年來,內治尚未安穩,聽聞前次遇刺,正是江東風雨飄搖時,亦分身乏術。

反觀曹操,兵源雄厚。這次於關中之戰,其投入兵力不過數萬,往幽州而戰,亦為精銳部分,即使有所陣亡,也不會傷筋動骨。奪得冀、幽之地,或是藉此拿下關中,反而會加快於天下之奪取。

這裡面,最先可能成為曹操下一個目標的,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之荊州。

誰能守得荊州,劉表乎?其子劉琦乎?

但以形勢危急,非他劉備不可!

先即進入荊州內,便如隨行的龐統所言,他最需要做之事,就是積勢。

所謂勢,不僅是荊州士人之投效,還有荊州百姓之潛移默化愛戴,再以戰功平零陵、桂陽、武陵,化為實勢。

劉備幾十年來,奔波不已,多寄人籬下,便是得徐州之地,也未能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