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旨意頒發後,蔣幹於成都停留又兩日,最後主動告辭,走南中而下交州。

劉釜對於蔣幹接下來的行程,有所猜測,但並不憂懼。

便是蔣幹身負曹操之命,有說服士氏之為,然士氏已經投效於他,甚至在正月時,已經確定聯姻之事,自不會為蔣幹說動。

當然,考慮到荊南局勢,蔣幹此行多半會往荊南而去。

可以預見的是,眼看張羨勢力越多越弱,曹操自要安撫好張羨這個處在劉表後方的釘子。若張羨敗退,有心投於朝廷的劉巴,大概會走老路,成為曹操扶持的下一個物件。

畢竟,曹操本人及其幕僚團隊非常明白,若想集中力量,拿得冀、並之地,為確保後方無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交接之敵人,內部生亂。

像自去歲開始,孫策掌握的會稽等郡之叛,另有持續兩年張羨反叛,甚至關涼軍閥接連幾次內亂,包括去歲劉璋與之進攻,多多少少都有許都曹操的影子。

足以證明,曹操不僅軍政之事,抓得緊,含情報諜探諸事,也被之放在關鍵位置。而曹操一人,不可能同時佈置這麼多事,主要在於各類人才儲備豐富,善於用人。

當然,曹操於背後做了這麼多,他劉釜同樣也做了許多。

州學、匠營、青衣衛……

是以於將來戰爭,不是一次兩次成敗,能角逐勝負。

最終的勝負,也不僅僅是比拼軍隊數量,還有戰力、裝備、後勤、諜報、人才將領等多方面。

益州自焉父子來的十多年,小戰不斷,是以緩和恢復,並以繼續,乃是關鍵。

這裡面,於蜀內休養生息,首要之事,就是劉釜非常看重之法紀。

治南中如此,今治含漢中在內的益州全部,同樣如此。

依行原有漢律,於前數月的吏治和軍治整頓中,取得了肉眼可見之效果,但多趨於明面形式,未從根本上產生改變。是以深層之治,在於律法順應時代、維護最廣大百姓之革新後,能應用下去。

四月初一。

州府開始正式向全州公佈,於漢律制下,更為系統,更為詳盡的補充性律令《蜀科》。

《蜀科》從去歲七月,劉釜首次提出進行框架性更改,含官寺在內的各行各業,其中籌劃、分析、研討、走訪,共計花費九月完成。

就在當日,《蜀科》面世之日,劉釜親自出現在州府之外,向成都城百姓,花費一個多時辰,將《蜀科》部分重點法令宣讀了一遍。

州府之兩側,各有數日來,為匠工連夜雕琢的二十四快石碑,上正記載《蜀科》最為核心的“二十四律”。

將律令刻在這裡,不僅是律告世人,另有警告官吏之行。

等劉釜以益州牧、安南將軍身份,冒著炎熱,大聲朗讀完畢之後,他看向仰頭而望的百姓,還有站在兩側的官吏,朗聲道:“自今日起,《蜀科》實行於益州。

《蜀科》之下,無論黔首百姓,亦或州府重員,皆當遵守。

為律法者,當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劉釜朗聲說完,州府外,歡呼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