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蜀對(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釜知諸葛亮有話說,他同樣有話問詢。
時下他已得益州大部,只剩漢中歸屬。然,想匡興天下,驅逐曹賊,平天下割據諸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明面上,劉釜得此勢,已能初步爭鋒。
可於前進之路,未來個人成事上,他多有艱難憂思,迫切需要一個與他志同道合者,從旁開導指引。
從數年前相對後,劉釜自覺諸葛亮不負其名,是他的“道友”,也是他需要努力爭取之同行者、開導者。
書舍,燭火跳動不已。
劉釜以沉吟,隨之抬頭,認真請教道:“今益州為我初平,漢中再有危急,曹操欲取而堵我門戶,而漢中張氏意圖不明。
涼州、關中,軍閥混亂。東有劉表、張羨,如惡虎環伺,西有羌人騷亂。
劉備勢起,孫策稱霸於江都,恐將再奪交州,有陳君之輔,我兄劉榮相衛,亦艱難困苦。
今取益州之戰,南中數年積蓄,花費殆盡。再奪漢中,已是竭力所行。
釜負興漢室之責,行事間,以人為本,自詡問心無愧。
可於暗處,危機四伏於身,艱難而不敢莽為,是以處處小心,即以眼下更為艱難,常夜不能寐。
孔明何以教我?”
垂耳傾聽之諸葛亮,緩緩抬起頭,一雙星眼清澈而又充滿智慧,笑容殷切,真心回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使君能以憂思,志在天下計。
尤以今下,使君處一州之事,比大多數人更為清醒,所憂必然,更以人之常情。
旁人難及也!
此為州府之幸,為官吏將領之幸,益州百姓之幸耳!
使君即以問亮,亮復又三問,想請使君先以作答,不知可否?”
諸葛亮從容含笑之模樣,不吝誇讚,讓劉釜心情不由平緩,他頷首道:“孔明之言,讓釜心愧……
不知孔明有何問題,但請說之,釜知無不言!”
諸葛亮停頓熟悉,正襟危坐,摸著下巴淺淺鬍鬚,道:“使君以為曹操勢強,又掌朝廷大義,其實力雄厚,若是奪得漢中,難以敵乎?”
劉釜點頭道:“然。”
“使君以孫劉行於江南,威脅交州,集世家之力,恐交州難守,後路再無?便是將來北上,伐荊、揚二州,亦是困難?”
“然也。”
“使君可還憂,今次便能順利先曹操一步,得漢中,關中、涼州亦難平。若曹操行平袁紹,得並、冀之地,舉兵南下,勢亦難擋。大事未成,憂思中道崩塌,是否?”
“是。”
一問一答間,舍內逐漸陷入沉默。
只是下一刻,諸葛亮話語一轉,出言道:“使君為大漢天下,以重憂。且亮之所述,只是使君往最壞處之考量,是否?”
劉釜不禁失笑道:“這是孔明之第四問了?
不過,我與孔明答曰,同樣為‘是’。”
諸葛亮素聰慧,他想起來,方才確實只是想聽劉釜於三問之答,雙頰微紅,是於夜間不太明顯,蹙眉以思,轉而昂首輕言道:“使君以憂重,亮即於此言之。
使君乃大漢宗室,長沙定王之後,得當今天子之賞,更得授衣帶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