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師至(第1/2頁)
章節報錯
法正於信內,先以表示對劉釜兵行漢中的支援。
其認為,前番於劉璋部大勝之下,以為主力之南中軍,士氣正佳,正是一鼓作氣取漢中的好時機。
原州郡兵士,一月多來,經過重整,含之他廣漢所轄之部,戰力也有恢復。
兩軍配合,單以戰亂,大有可為。
陳兵於前,這同樣是於漢中張氏以威壓,能於劉杉之行,增強說服力。
防守之間,兵事以為下策,面對曹軍和益州軍,張氏能投於益州自是極好,不然只能迅速進發。
來信後部分,法正用了大量筆墨描述他於吳氏看法,並竭力說服劉釜。
信之末尾,法正再言:
“使君當下已領益州牧,吳懿、吳班皆臣服於使君,其能力不凡,使君大力用之,一可使原州郡府吏收心,二可緩和東州士同益州士之壓力。
然,吳懿、吳班此皆於使君手下日短,正之於鄙見,使君當以加緊聯絡,方能使之徹底歸心,以為使君傾力所用。
正早得聞吳懿之妹吳氏,想使君也已知曉。其本為劉焉之子劉瑁之妻。
劉瑁死,其重回於吳氏之內,年不過二十六,於使君大有兩歲。
正以請諫,使君當使吳氏歸心,當將以姻親為依託。
此為正肺腑之言,請使君明鑑!”
一大早,劉釜收到法正之信,剛一讀罷,不由得搖頭失笑。
世人皆傳言,吳氏貴不可言,劉焉以為信,遂不以之年少,而娶為子劉瑁之妻。及東漢末年,劉備入蜀,以法正帶頭,群臣勸諫其人納娶吳氏,劉備允之,才有了後來的穆皇后。
所為迎娶,看似為了吳氏,但實際不正是看重吳懿、吳班這對從兄弟的能力,以為助力。
而以姻親方式,加強聯絡,獲得效忠,這在東漢末年並不是什麼稀罕事。
只不過,法正之建議,劉釜當下暫不做考量。
吳懿、吳班皆為能力出眾之人,他於之信用重用,是以接連在雙方信任之下,如果只憑吳氏,以贏得二吳歸心,暫沒有必要。
便是娶吳氏以為妾室,他還要考量妻子,妻族景氏於此之看法。而景氏背後代表的,乃是龐大的益州本地集團,倉促行之,益州或再陷入紛亂之中。
法正之建議,只是讓劉釜於益州的把控錦上添花罷了,反而從道義上,多行有缺,尤其剛剛奪得成都大勢之下。
“孝直這是於我不信任吶,若僅憑姻親聯絡,以收將領之心,我劉季安又置於何地?”
劉釜個人於將領把控上,還是有信心的。
法正之好意,他以心領,但在行事之上,還是有個人堅持和原則。
如果他於吳懿、吳班之信任,以之重用,要建立在姻親之上的話,那用之若何?
隨著漢中戰事將起,整個州府如同巨大的水車,迅速帶動起來。
也就在劉杉先行,吳懿、馬虎攜先鋒之部離開兩日後,大儒任安攜弟子,另以親筆信替弟子劉釜所邀的名士秦宓,共到達成都境內。
這一日,劉釜率成都州府吏,另有留守之將,在部從護衛下,浩浩蕩蕩一千之眾,出五十里,親自迎接。
從綿竹而來,任安之車馬行進六日之久。
於出任廬時,攜弟子三十人同行,一路拜訪廣漢、蜀郡名士,為弟子劉釜興建學宮搖旗吶喊,同請秦宓等名士出仕。
當到達成都地界時,剛開始的三十人,已經變成了三百人,多含得請的家眷僕從之屬,亦不乏聞聲同行之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