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年前,劉釜出安夷後,與故吏部將常有討論天下時局,包括數月於曹操行徑之預測,多以準確料先。

就是成都州府吏也多耳聞,故以當下,便是劉釜提出曹操可能進軍之可能,打算行戰事先一步取漢中,整個官舍內,齊聚二十餘名州府要員,沒有一人出列反對,均以為取漢中之重要。

但看劉釜道完,下方的黃權即率先出列,向劉釜頷首請示後,來到一畔的益州地圖前,用右手於上引導,朗聲道:

“使君,權以為,欲取漢中,當從白水和宣漢進軍。

去歲趁漢中內亂,白水關今下重歸,然往沔陽之地,漢中軍多下關卡,吾部由此入,恐多不便。

而宣漢、漢昌進軍之地,巴夷投效,為保吾部糧草後勤,欲取漢中西城,當先滅兩地盤踞之巴夷,此戰多曠日持久。

曹軍若從三輔、南陽而取漢中,表露心意,知不可敵下,漢中多會不戰而降,以做依附,此以不利。

是以漢中之戰,若吾部以戰,戰必勝,勝必速!”

戰必勝,勝必速。

黃權說出這六個字,算是完美概括了劉釜方才提出於漢中之戰的主體思想。

別駕景顧,治中嚴顏等人紛紛頷首。

劉釜同樣點頭,只是目光不經意間望了眼居在泠苞右側、正在沉吟的吳懿。

開江州之門,投效劉釜門下,為之以禮相待的吳懿,其實自加入州府後,因之降將身份,加上常堅死於他之部將手下,實際很少發表個人看法。

於從弟吳班前次傾心交談後,吳懿知他之所憂,以為多餘。劉釜志向高遠,其人心胸非狹隘之輩,明面之所為,定以誠意所行,真以念他吳懿領軍之才。

芥蒂一消,又居於時下之位,吳懿自明白快速融入州府,融入劉釜治下之重要。

料想當日之所以開城投降,除了見大勢已去,不忍手下兵士平白死亡外,不外乎他看好劉釜,雙方共有匡扶漢室之志。

曹操在擊敗劉備後,見益州之變,以防範蜀內,先奪漢中,機率很大。

若漢中門戶丟失,益州軍即是未來出蜀,亦將艱難。

便於此間關鍵,吳懿心中通曉。

這數年,他主政巴郡之地,併為劉璋監管巴東、巴西、巴郡三郡軍事,未曾沒有思慮如何攻取漢中。

其中戰事之推演,他同部將早有謀對,在漢中這幾歲來,因張魯陣亡,勢弱之下,需州府全力支援,他有絕大把握能奪回漢中。

可惜近些年,劉璋因將視線放在南中,錯過了絕大部分時機,此亦為吳懿所嘆也!

感覺到劉釜由上首往來的目光,黃權剛剛落座,吳懿就起身了。

他身材高大,長相看似粗獷,但心思細膩。當年能平張魯、趙韙之亂,即多虧吳懿率部於正面交鋒。

“使君,懿以黃君之言為認同。

白水關、巴西北路,以為吾部進取漢中關鍵之所,兩方各有優缺。

便是由此二方向,懿以為,當走白水關一路,兩萬人足矣……”

吳懿用一刻鐘的時間,彙報了他早先思索之策略。

舍內眾人,無不看出吳懿在此之謀劃細膩,準備充分。

劉釜聽罷,面露喜色,吳懿之謀取漢中之軍策,同諸葛亮前番書信提及的軍謀相差無幾,且更貼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