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入主(第1/2頁)
章節報錯
作為歸降之部,以益州牧劉璋長子劉循為首,雙手持有降書,龐羲、紀溫、費觀等一行四十多為州府重吏於後,面多帶悲重。
至於成都城上之所有州兵也在同一刻放下武器,按照佇列,從兩側城門退出,接受南中軍檢查收服。
於內部普通兵士,包括領兵之將而言,投降於蜀內名士、大名鼎鼎的安南將軍劉釜,心中並無多少屈辱。
正如劉釜廣而言之的那般,州兵,亦多是益州人,有種同為益州人的惺惺相惜。
拋開兵士身份,他們為益州牧相召,加入軍中外,同樣是兒子,父親,丈夫。
近幾年來,蜀郡、廣漢、巴郡,這等於犍為郡相鄰之所,最能感受到劉釜於犍為施加之仁志,若非不忍離鄉,許多出身本地的兵士家庭,早已歸順。
此中之念想,於州兵之內,並非少數,尤以疾病防止對比,能向劉釜投效者,更加入情入理,否則廣漢、巴西多地也不會掀起義軍,一路順利,多有民眾加入。
然,走在歸降之屬最前方的劉循,此時心情複雜無比,難以用形容。其父,其祖父於益州創辦之基業,自即日起,於之親自拱手相送,只怕將來,世人會言之“劉璋子循無能耳”。
他長長一嘆,忍住回頭的衝動,繼續往南中軍陣而去。
在南中軍大陣之前,劉釜今日身穿袍鎧於最前,後方則是泠苞、吳班等大將謀士分列左右。
看著州府眾人,尤其不少熟人走來,即今日成功以和平方式,得取成都,劉釜心有千言萬語。
能在符節失利,破州兵之伏,以順利得取廣都等地,拿下今日之勝,處身於滇池的諸葛亮,無論是在後方之糧草督運,亦或是人心安定,獻言獻策,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可惜今日參戰之南中將領,含鄉友之屬皆在,以見證此中盛事,唯孔明不在身側,這讓劉釜在喜悅之外,有些傷感。
時成都已獲,他將之目標,自要轉移到蜀郡,廣漢、巴郡多地建設之中,而為諸葛亮,其於南中時間雖短,但賢名能力盡顯,焉能將之留於南中之所,自當迎來成都,以行大治!
還有南中妻子,劉釜有種迫切之意,將之接來,同他一同享受今日之勝利。
劉釜同於心中告誡,勝利是暫時的。想要贏得最終勝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比於大漢當下之諸地豪雄,如曹操、袁紹、劉備、孫策、劉表之屬,劉釜很明白,自己最大的優勢,正是對天下大勢之熟知,對未來謀士名將之熟悉,以及跨越千年之見識閱歷。
但隨著他之成長,到達同劉表等一樣之高度,治理一方。此中優勢只能成為陪襯,以錦上添花。更為主要的,則是整體實力之增強,並藉助時局發展奪得有利局面,如此才能在更大舞臺上,發揮出全部能力,並以匡扶漢室,重振大漢江山!
劉釜亦非常明白,因之闖入,從數年前開始,有了越來越多之不確定性,比如孫策未死,於江東之地勢力越加龐大,直接威脅到族兄劉榮所據之南海郡安危,又比如陳宮、高順未有於呂布戰死後身亡,時下正以投到他之帳下……
事之發展,並未絕對。有挑戰,自有機遇。
好在劉釜於逐漸陌生的天下格局中,依然能夠尋到熟悉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