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釜到達北營時,劉楓早使得兵士以兵種為單位,列成十數個方塊。

遙遙望去,清一色高壯之輩,人皆昂首挺胸,士氣高漲。

作為精銳之部,亦是劉釜親自打造之屬,更是於去歲南中諸軍比武奪冠之師。青衣鐵軍,雖無戰績,但於南中早有聞名。

陽光之下,劉釜走進,能見之每個人身上的盔甲配合著手中鋒利的刀劍,交相輝映,閃閃發光。

一軍之戰力,士氣一部分,紀律一部分,更重要在於器。

而作戰之器,一為攻,二為守。

攻為殺敵,守自為防護。

此中於兩者,亦是兵士戰力之重要組成部分。

兩年前,南中諸部無不缺甲。

這兩年來,作為防護之盔甲,尤其南中冶煉技術發展和大規模鐵銅礦藏開採,另在劉釜指導、匠營眾匠工齊心協力之下,已經開始在各軍主力中,慢慢配備。

然,受產量,時間影響,更多普通兵士,實際還是以皮甲為防護。

且在裝備部分兵士的鐵甲之中,自以製造簡單、防護效果不錯的兩襠鎧為主,少量筩袖鎧,山文甲為輔。

而作為主將的劉釜,今日身著的是去歲末時,軍匠營依照其之描述,精心打造的山文甲。

山文甲不僅外形優美,即是防護能力,也遠遠勝過筩袖鎧,為後人評為漢甲典範。

但因山文甲製造繁瑣,造價過高,加上匠營將更多精力與時間,放在兩襠鎧之上。

遂,山文甲僅造有十八副。

除劉釜作為主將擁有一副外,餘者全部賜予泠苞、劉楓、孟達等十七位手下大將。

視線放在校場之上,當劉釜騎馬從第一個方隊走過,但看此部人馬,正是兩曲一部,共計一千人。

每人一手持大刀,一手持梯形盾,正是大刀部,擅於近戰發力。

“將士們辛苦!”

劉釜手牽韁繩一停頓,目光從兵士臉上掃過,朗聲道。

見安南將軍於前,兵士們無不激動,高聲道:“漢軍威武!將軍威武!”

劉釜繼續前行,到達第二個部曲,同樣人千人之列,則人手一把手戟,另一受同樣拿有梯形盾。

所謂手戟,和長戟相對,可以單手握住。

曹操當下手下大將典韋,正是擅長用戟。在去歲與袁紹軍大戰中,傳聞典韋英勇無敵,以手戟連取袁紹手下大將郭援、張珔等人。

在路過時,劉釜於馬上致意,兵士回應中,見有一名兵士身上的兩襠鎧沒有繫好,劉釜當即下馬,來到其人面前,幫之整理好。

此間兵士感動不已,當即單膝跪地,道:“勤爭當為將軍死效!”

小將的漢話中,帶著不利索,但並不妨礙表達意思。

以勤姓,是為劉釜當日為勤羅族人所賜之姓,自能看之是入戶籍安居的邛人之屬。邛人部落,於勤羅帶領下,因屬最早歸順之蠻夷之部,於旄牛安生,兩歲以來,養殖耕種,多有富足,必以前於部寨中的生活看,何止幸福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