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選擇(第2/2頁)
章節報錯
黃巾軍者,終以亂民為主,無多戰力。
但以馬增去令,趁州府之兵未平之前,可以將軍平地方之亂名義,使馬增以繞邛來大山之後,以取嚴道、徙縣之地。
居徙縣,藉此中之險要,可保南部安寧。
但於南安之兵士,不可妄動!州府於此,另有上萬之兵防範牽一髮而動全身!當需牢牢駐守,防備侵入之敵!”
法正的辦法,可以說是非常能行,藉此機會,徙縣、嚴道、乃至於漢嘉也會收於劉釜手中,可直接與蜀郡相連,即是向來謀取成都,自多一條行軍之路,甚至可以對當下州府重兵把守的武陽,構成直接威脅。
由戰略而言,此法自是得當。
但看法正話聲剛落,今於劉釜尋營的許汲,面有焦急,匆忙起身出言制止道:“法君之言,汲以為不可爾!
將軍今佔有大義,但如徙縣之於亂者,本屬州府之治,亦非蠻夷之亂。
將軍身負平夷之命,若以法君之言,此中行徑,亦多口舌,為他人非議。
且法君之策,略有險意。以建立於益州牧懦弱,不願興戰之上。
而今時不同往日,益州牧性情大變,有除將軍之意,若將激怒其人,恐全部戰事將起。
當下南中正值恢復、移民之時,若是南安、僰道前方直起戰事,以於將軍南中大計有違!
到時戰事一起,即以益州牧現有之兵士,以及將軍現有兵力,恐難有十足把握成勝!
請將軍三思!”
許汲是劉釜南中計的堅定支持者,他於南中多年,知曉根亂之源。劉釜安南中之策略,讓之看到了解決百年來南中形成之局面的機會。
而若是藉此機會,舉兵拿下徙縣等地,處於敏感之中的益州牧劉璋,多半會直接撕破臉皮。戰事一起,會有停歇乎?
許汲知道法正等人之雄心,只會請平南將軍劉釜出南中,以藉此番所得之才,謀蜀郡巴地。少了大軍之維穩,於蠻夷部寨之下,南中會再回混亂紛爭之時。
此當為南中百姓之不幸,亦當成為益州以後禍亂之源,更重要的是劉釜當下軍事實力,處於發展期,遂許汲當即出言制止。
在法正、許汲之言後,二人說的各有道理,但有一點,即是他安穩南中,以之與未來同蜀郡聯合,成為軍需糧倉的謀劃,不會因一場得利,或失利而改變。
兼聽則明,劉釜沒有表態,又看向了泠苞、鄧賢等人。
泠苞、鄧賢又是提出與法正、許汲各不相同之策。
其中鄧賢之策,最合劉釜設想。
即是於徙縣之亂中,有所為,有所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