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覆遂(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次還能說是運氣,兩次,就是必然。此間之必然,很顯然,不論韓遂部將中,還是羌人之內,皆有投效益州牧劉釜之人。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不禁令人猜測,益州牧莫非早十年,五年,就已經有了此中準備?
鄧芝之言,讓田奮箇中猜想得到了證實,其之臉色,一時間變得很精彩。
他同樣接過部從遞過來的韁繩,一躍而上,向鄧芝抱拳道:“校尉,便是西涼局面風雲變幻之時,叛賊韓遂聯合胡羌造反,正是吾部劣勢之時。
而劉使君恰處於允吾,其至,各方風雲變幻,叛將韓遂之部,未戰先降,可不正是劉使君威勢於此?
依末將看,更有太祖,世祖之庇護,以助劉使君光復漢室!”
鄧芝正打算揚鞭,率部行軍,但聽從之入伍開始,便一路跟隨之部將,忽然說道此言,其難免轉頭多望了眼田奮。
田奮迎著鄧芝目光,懇切直言道:“末將知校尉性直,但以當今天下,校尉自知其中紛亂,朝中奸臣當道,漢廷不復。
劉使君於校尉有知遇之恩,更有超世之才,心懷黎民百姓,更以心懷匡扶漢室志向。
末將請校尉,以宣揚此事,助吾軍士氣,更以備接下來,校尉決戰韓遂於谷城。”
田奮直言不諱,其中意思,鄧芝如何不曉。
但以從個人恩義,國家大義出發,讓之於軍中大力宣傳楊懷連得兩地之因果,又豈是振奮本部士氣那般簡單,這是為益州牧劉釜,再以積累人望!
自不乏阿諛奉承之嫌疑。
鄧芝性格簡單,不擅長掩飾,遂以皺眉間,田奮就知道鄧芝不屑與此,來報答劉釜知遇之恩,他更想以實實在在之戰功,來證明個人于軍事方面能力,來證明劉釜識人之明,藉此建立功勳。
但田奮毫不避讓,自曉校尉鄧芝於人情世故之匱乏,便以他這個敬重的上司未來考量,行以此事,一是可加深之於劉益州心中印象, 二則是順應大勢罷了。
鄧芝伸手揚起了馬鞭,在田奮堅持且有些忐忑的眼神中,漸漸轉過頭,看向一旁親兵,並眯眼掃視了下天上日頭,道:“將田校尉之言,通告全軍!
以太祖、世祖於劉使君之庇護,於吾等大漢兵士之庇護。
此戰,吾部必勝!
另,於本部各曲下令,交接向前推進,三個時辰後,吾部由正面,向洛都谷城,發起進攻。
且以第一次為佯攻,第二次,待各部到達預定位置,以正式進取!”
“諾!”
而以鄧芝軍中,傳揚漢太祖、漢世祖之庇護,仿若一導火索,後不到半日時間內,以各路信兵傳送,聯絡楊懷於武威平叛之順利,將此事于軍中描繪的更加豐富。
金城,便是隴西前線平叛大軍之內傳頌下,於允吾主持戰局的劉釜本人,威望更盛。
平叛各路大軍之內,另有一種一往無前之氣勢在凝聚。
同一日,在斥候滲透下,於韓遂所領之部,尤以羌人部落內部,此事亦有傳揚,弄得韓遂叛軍內部,也是人心惶惶,多生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