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襄陽路上,眼見距離越來越近,便是龐統、徐庶、孫乾、糜芳等人不在身邊,劉備本人抽出時間,也已對接下來行事,有了細緻打算。

待至襄陽,他決心以關羽率領所帶之大部人馬,駐守城外,以做應變。

張飛則領親衛之部,與他入城。

為大漢宗室,又得人心,加上品德傳遍天下。劉備清楚,明面上,以他之名望,就是護身符。

就算已經處於襄陽境內,有人想要對他不利,也不會選擇在這個時間上,除非對手,乃屬愚昧之人,無視大漢宗室,大漢龐大計程車人階級。

同理,若是他成功進入襄陽城,那仍然能保得暫時安寧。

上之種種,也是劉備敢走大道而來的重要原因。

但劉備亦很清楚,便是順利面見劉表,而以劉表病逝的話,他一旦走出襄陽城,混亂之局下,有人鋌而走險,情況就有些說不準了……

同關羽言罷,劉備又將其中細節,於腦中過了一遍。

而對於劉備決策,關羽還想說些什麼,忽聽前方傳來馬蹄聲,他下意識的楊起武器,不覺間,將劉備護衛在身後。

可見寬闊大道上,一名身著黝黑盔甲的將領,一馬當先,後有上百騎兵隨行。

於之後方的旗幟上,一個大大的“張”字,非常醒目。

“張允!

襄陽士人傳於主公之訊息,此人不是守於襄陽城嗎?

怎會到來此地?”

關羽對張允,並不算陌生。

前番與劉備過襄陽,為劉表所迎時,他有幸見過一面。

便是初次相逢,關羽對張允的感官並不算好,這種感覺,讓他有些說不出來。

以當前局面下,即便張允所率之騎,只有上百,但關羽亦是謹慎無比,尤其張允來意不明的情況下。

關羽長刀一立,略一揮手,兩翼的騎兵,迅速向中間靠攏,形成了進攻事態。

“雲長,不用擔憂,且派上一人,問詢張允,其突然攔道,所為何事?”

劉備望向來者不善的張允,出言道。

百丈之外,張允所領的騎兵,早早停下。

見前方劉備大部,做出攻擊之態,張允本人,實際是有些心虛的。

為蔡瑁所佈置,若非必要,以引劉備入局,他也不會率領這麼一點人馬。

劉備手下大將,如關羽、張飛,無不當世大將,二者之武力,尤以前者,於汝南、九江之戰,還有過往的徐州戰中,那是很多將領,聞風喪膽之存在。

關羽之統兵能力,亦是不錯,接連幾次大戰,於劉備命令下,都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注意到劉備大軍主動停下,張允心中那根緊繃的神經,方鬆懈下來。

隨即,一名小將從劉備軍中奔來,張允讓副將迎了上去。

半個時辰後,張允與劉備一道同行,但之身位稍稍落後劉備半步。

“玄德公,吾舅父而今病重,以玄德公而至,定是有要事囑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