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的少年,正是劉先外甥周不疑。

周不疑自幼聰慧達人,於零陵有“神童”美名,少即跟隨舅父劉先一起生活。

劉先為荊州別駕,加上家族為零陵大族,念及外甥周不疑之天賦,實則在數年前,就有想過將周不疑安排往零陵名士劉巴處進學,可以劉巴並未同意。

近幾年來,周不疑也從零陵老家,到來襄陽,恰於劉表置辦的官學中學習,其人才名,聞名襄陽,如龐德公見之,就有過大讚。

“嗯,文直,可是有要事外出?”

面對周不疑這個外甥,劉先態度和藹,出言問詢道。

周不疑那雙漂亮的眼睛眨了眨,回道:“回舅父的話,外甥本想尋幾位好友好友,明日一同往隆中去看看,將放在那裡的書籍拿回來,並拜訪一下龐公。

這些時日來,襄陽城之守衛,日漸嚴密。

作為荊州州治之所,襄陽如此,見小而知大,依外甥看,只怕荊州會有大亂。

而龐公不日即將遠行,外甥打算親自送上一送。

現在舅父歸來,外甥即不著急,明日再去便是,正巧好痛舅父說說話……”

兩年來,以從隆中求學的諸葛亮、徐庶、龐統、石韜等士人,連續於天下各地入仕,並建立功勳,荊州隆中之地,名聲日盛,更多士人,前往求學。

周不疑即屬劉先安排入龐德公處,進學的學子之一。

在龐德公求學過程中,又與水鏡先生司馬徽處聽講過,周不疑憑著慧根,不再是數年前,僅好儒學、才思敏捷的少年郎,而以成長為,能以個人才智,分析軍政之事計程車人。

在思索與探尋間,以劉先這個做舅舅的看去,便是周不疑平日之言,以獨特見解,也足夠他這個荊州別駕深醒。

需知,面前的外甥,才十多歲,將來若是順利長成,說不定會成為另一個

而從周不疑的話語中,劉先又聽出了一個重點,作為襄陽名士的龐德公要離開!

周不疑能猜到襄陽,便是荊州會有亂生,龐德公又如何不能猜到?

以之為開端,只怕荊州士人,名士會大量流失,何嘗不是荊州之損失?

“文直,不知龐公欲往何處?”

劉先往宅內去,周不疑往外的步伐一停,隨著劉先往回去。

在劉先問後,周不疑想了想,如實答道:“龐公言之,其打算往鹿門山採藥。

這次離開,且不知歸期。”

鹿門山,地處襄陽東南三十多里,多隱士隱居。

龐德公放棄在隆中住處,而往鹿門,這是決心避世了。

劉先心裡明白,龐德公與弟子所言,多半是藉口,這次離別,定然看出荊州不會太平下去,以荊州牧劉表逝,自會大亂。

見外甥沒有離開,且一同跟隨回了前宅客舍,想到周不疑方才有話道言,劉先坐在上首案,接過僕人遞過來的清水,輕飲兩口後,道:“龐公教導汝日久,這次離開,汝且是當好生相送。

方才汝言之,有事與吾相談,不知何事?”

周不疑自然而然地坐在了下首,聽出舅父言外之意,在劉先之問罷,身體前傾,抬首道:“舅父,請恕外甥斗膽,當下劉荊州病重,州府事繁多。只怕荊州各高門大戶,暗自角逐,此即為禍亂源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