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相左(第2/2頁)
章節報錯
司馬懿這話一出,楊修眉頭率先一蹙,張了張嘴,復又沉默,只是多了看了眼前側的大司空曹操。
而以司馬懿之心,將朝廷之可能內奸,不斷引到了許都朝廷和大將徐晃身邊,更代入南陽大族,難免讓楊修想到了多年前的兗州名士慘案。
那次兗州名士遭遇曹操殺害,加上勾連之徐州之禍事,讓陳宮等人,無不背離,以視曹操為此生必殺之敵。
現在司馬懿主動提及南陽世家,依照楊修於曹操之瞭解,在以宛縣失守後,還真有可能怪罪,甚至會有幾個倒黴蛋,撞到刀刃上。
但從朝廷大方向來看,欲要進一步奪回宛縣,控制好南陽地區,南陽地方大族勢必依靠,尤其當下朝中重臣中,可有不少南陽士人。
真要惹到了南陽士人,甚至波及到了潁川士人,只怕朝中會率先亂起來。
司馬懿智謀非凡,更以自幼聰慧,同齡之下,其兄司馬朗亦難比較,這麼簡單之道理,司馬懿焉能不知?
而以司馬懿本人,前番三次,拒絕大司空曹操所召,未於郡府任上。在同司馬懿交往中,楊修亦能看出,司馬懿當下以年輕,當屬忠於漢室。
今次主動提及南陽世家,很難不引起楊修之懷疑,便是司馬懿本人莫不是想借機激發大司空曹操與南陽士族之矛盾?
其中之行,最終會讓曹操於朝廷之把控大幅度下降,更將影響許都朝廷之穩定。
楊修甚至想到了一個很不可能之可能,面前的司空府從事司馬懿,莫非已經投了益州牧劉釜?
這種可能,微乎其微,不可計算,以司馬氏之名望,真若如此,只怕會名譽掃地,但司馬懿暗藏之目的,由不得讓人不去多想。
曹操似乎沒有懷疑司馬懿之念,而以認真沉吟,後看向了楊修:“德祖,汝認為呢?”
楊修沉默太久,但曹操並未忽視。
以舍內二人,皆屬於朝廷中的中流砥柱,加上其人能力,曹操以之問詢,算是常規行為。
楊修從沉思中迴轉過來,一禮道:“修之見,與仲達略有不同,宛城之失,多有內因。但時下,曹公以北征,當以安定, 以南陽、潁川,更是如此。
尤以人心,不可亂也!”
楊修沒想著順司馬懿之意,去以說服,而是從曹操自身考慮問題。
既處於許都朝廷之中,便當為朝廷盡心盡力。
外面傳聞雖多,就是益州牧劉釜前番之言,環繞耳邊,但楊修行為之上,依舊選擇幫助好曹操,穩定漢廷事務。
在安定大漢事務,並以行匡扶漢室之上,楊修同荀彧等人一樣,以曹操之人格魅力,行為處事,依舊認為,大司空曹操,才是能將大漢當下的這盤散沙,重新聚回來之人。
面對兩個不同方向,不同敘述之策,曹操並沒有當即做出什麼指示,也沒有單獨留下司馬懿問話什麼的。
待楊修與司馬懿離開後,典韋想許多年前一樣,老老實實守於門外,曹操則是於案几處,分別為荀攸、荀彧、程昱、徐晃等人寫信。
寫完之後,叫來記吏,以發往各地。
這時候,正好從陽鄉處理完軍務的軍事祭酒郭嘉歸來。
郭嘉一回來,就為曹操帶來了個好訊息,即是宛縣失守之失落,也被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