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聲音,逐漸為傾盆雨水覆蓋,透過舍門看向外面之地面,很快彙集城水灘。

而以曹操之言,早得訊息之司馬懿,無多大反應,舍內楊修與大將典韋,皆以暗自對視,又迅速移開目光。

宛縣,為南陽中樞所在,數年前,南陽戰生,劉表之子劉琦,受命率大將甘寧、黃忠,關鍵時刻,識破賈詡之計,導致朝廷部先期準備功虧一簣。

後期朝廷大部,憑藉絕對勢力,以曹洪,夏侯淵等將為先鋒,大司空曹操親自於陣前指揮,另有荀彧和荀攸、郭嘉之謀。

連番戰下,如宛縣等多地,為曹操控制。

作為將來奪取荊州之前哨,南陽,含宛縣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宛縣守衛大將,乃是徐晃,另有荀彧從許都遣部支援,將近兩月之戰下,便以甘寧之部,遲遲難以攻入。

此時,涼州羌亂剛為劉釜平定,以劉釜於關涼威望加強,曹操正感心煩意亂之時,忽然得曉宛縣失守,其中心情,可想而知。

良久,曹操說了句讓楊修、司馬懿等人驚歎之言。

“南陽戰事,一直由文若負責。

公明守衛宛城,亦數穩妥之輩,有周亞夫之風!

甘興霸之部,再如何迅猛,以劉琦於南陽之兵,另有荊州局面,便是兵圍七日,亦難兵取。

何況仲康方為吾所遣,再率部往南陽,於此關鍵時刻,宛城竟失也!

以此觀之,只怕仲康身邊,有敵軍之奸細,唯以知戰情耳!”

過往間,以論內部有敵人奸細,曹操常笑而無視,甚為篤定,以定人心。

這次明確提出,不僅是對徐晃身邊將領之懷疑,更有對許都朝廷內部,以司空府內部,產生了懷疑。

曹操既然提出,顯然是決心調查此事。

司馬懿往策探頭,不時打量曹操臉色。

至於楊修,則是垂首看著腳邊,不知思考什麼。

曹操正巧轉頭,盯向了司馬懿,道:“仲達,於此如何看待?”

司馬懿躬身一禮,抬頭大方從容,言語坦蕩道:“曹公之言,吾以認同!

荀令君調兵遣將,於南陽局勢,同徐將軍多做溝通。

不論甘興霸在同張繡,各率萬人,分取冠軍、育陽之地,待受徐將軍三次阻擊,到達宛城時,兵力本就不足。

其又如何料定,宛城守軍於南就聚方向之薄弱。

並以主動抓住此中時機,相互配合,以讓徐將軍難以顧忌,進而從東城方向,與宛縣城內之應,破城而去。

此中計劃之巧妙,絕非偶然,乃以必然。

此中之參與,並與敵將溝通者,以吾之見,不但朝廷內部,有洩密之眾,但以南陽本地大族,如宛縣大族,這些年來,以朝廷於之恩惠,並未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