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癔症(第1/2頁)
章節報錯
建安十四年五月初二。
鄴城城外,魏主曹丕正式遞交降書,標誌著曹氏篡漢後,不到兩年時光,看似強大的曹魏政權,走向了終結。
同日間,劉釜攜大部人馬, 正式入主鄴城,這座曹魏十幾年來,征戰天下的中樞所在。
在入主鄴城後,劉釜先是下令大軍駐紮城外,各營人馬在接手曹軍駐守之所,並負責好降卒安排外,最重要之事, 便是救濟百姓。
於奪下鄴城戰事上, 劉釜做過最壞打算,便是曹丕會死守很長一段時間,考慮到即將到來的雨季,他提前令各地長官,從成都、長安、襄陽等多地,籌集糧草而至。
現在鄴城已得,後面便是殘餘的曹魏頑固勢力之清剿,自然無法與曹軍主力比較。
這些運來的多餘糧草,正好用以因戰亂而至流落的北方百姓。
是以,劉釜也自會將主要精力,也將放在冀、青等多州地,官寺重建與民生恢復工作之事上。
同日夜間,劉釜不以地位之見,再次接見了曹丕及其家眷,問詢吃住等安排,是否得體。
在今日投城,自去魏帝之位後, 曹丕實際已經恢復了普通人的身份, 在搬出鄴都皇宮後, 為劉釜安排在了一處府宅內。
荀攸、陳群、鍾繇,楊修等前曹魏重臣,含一同投降的曹氏及夏侯氏將領,如曹植、曹真等,也都安排在城內,箇中住處,並未徵用,盡顯仁義風範。
於曹丕之後,接下來兩日,劉釜還攜法正、吳懿等拜會了荀攸、陳群,司馬懿、程昱等人,問詢了冀、青等北方大部治理之策。
一方地域,一方情況不同。
作為曹魏之謀主,為之處置內外之事,像陳群所瞭解之情況,分外詳細。
劉釜放低姿態,認真請教, 待之以誠, 且知大勢如此,陳群等自然知無不言。
五月十六,青、幽,冀之地,另有兗州北側接連出來訊息,除少數曹軍,于山林中,不知訊息,負隅頑抗外,大部人馬見曹丕詔令,又見劉營人馬勢大,悉數繳械投降。
至此,甘寧遠上青州,為劉釜任為待青州牧,料理青州軍政之事,法正則遠赴兗州,吳懿往幽州,徐庶、族兄劉杉則往揚州……各做處置。
一方面為軍事安排,一方面為民生恢復,另有一些權力交接之事。
陳宮、劉曦等人,則被劉釜從各地召來雒陽,準備輔助他料理國之大事。
像終降於他的曹魏臣子,程昱等遠在他方之人,也為劉營兵士看護,陸續往鄴城、洛陽趕來。
遼東公孫氏,則以公孫康之弟公孫恭親來道賀,另有名士王烈等隨行。公孫康則要處於遼東,應對即將到來的吳懿,協助處理好遼東軍政要務。
接下來的整個六月,大漢的土地上,幾十年的戰火,從大範圍迎來了停息。
劉釜之妻景文茵,長子劉祈等部分家眷,早從成都,為大軍護送於長安。
於劉釜不在關中穩定局面時,受劉釜之命,嫡長子劉祈,於大將程虎等護送下,巡視關中,及西涼多地民生,以穩定好地方。
成都作為要所,則有族兄劉炤幫之料理,另有諸葛亮進行全面統籌,選擇諸葛亮和族兄劉炤,這兩位他的道友和親族,劉釜是有深層次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