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反曹(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依鄭向所言,甘寧主力,既然有信心在明日兵至許都,那就說明,前去攔截的朝廷兵力,已非之威脅,正是遭受重創。
事實如真若此, 這比陳群預想的還要迅速,只怕許都內很多人,都想象不到,朝廷軍會如此迅速敗退。
接下來,就是堂堂正正的許都之戰,也是他們這些投降於成都之人,此出力之時, 於此,亦將徹底同曹營完成切割。後續之影響, 沒有人知道。
但見諸事安妥,密舍內,雲集之人,除魏諷外,陸續離開,按照鄭向安排,進行內中佈置。
密舍只有其二人後,鄭向即向魏諷深深一禮,感嘆道:
“魏君大義,伏皇后能成功潛出皇宮,並於城內隱藏,於今日之事,全賴君之相助也!
令君居於成都,時刻念及天子及皇室安全,奈何曹賊行動迅速, 又以狡猾, 竟使天子先一步, 為大軍遣送。”
魏諷聞言, 搖頭道:“吾之所為,與劉益州相比,與鄭君相比,實正是微不足道。
但以漢臣,能助皇室中人,脫離險境,免遭曹賊迫害,正是舉手所行。
可惜曹賊心胸狹隘,一把火燒了皇宮,且見今日之許都皇宮,不知多少冤魂飄蕩。
此中事宜,正以為罄竹難書耳!”
兩人談到此事,皆沉默下來。
人只道皇室內部,為爭權奪利,多生相殘之事。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幾年來,為把控日漸掙脫的朝中權勢,曹操又暗地或是明面裡,迫害多了賢士俊傑,故所言之奸臣也!
將心事埋下, 魏諷嘴唇動了動,他對於荊州軍這次的突進,尤其後方佈防,還有許多疑惑。
這些疑惑,在數日前,鄭向與他去信相見,共謀義舉時,就有過深思。但考慮到荊州軍行軍作戰計劃之機密,一直未有出言問詢。
而今戰事將終於許都,一些問題也會隨之水落石出,且見他擔憂之事,如荊州在徐庶援軍北上後,帶來後方主陣與糧草諸問題……
魏諷藉此道:“諷前有困擾,甘將軍主力來戰,西北之援為徐庶將軍所領,以抗阻擋,東邊有趙雲、文聘兩位將軍阻敵。
後方之於補給,為防汝南殘兵突擊,不知在徐庶將軍之後,為誰所主?
但見後方甚有條理,未有生亂,必以為才能之士也!
故於此,越發好奇,不知鄭君能否告知?”
許是一切按計劃般進行,能見許都得手之勢,鄭向近段時間,時常緊繃的精神,略有輕鬆,笑道:“自元直北上相助後,荊州州府有荊州牧主事,但於南陽之地安寧、及糧草運輸等事,則是由桓君安頓,遂以萬事安耳!”
魏諷一臉思索,道:“可是桓階桓伯緒?”
談及桓階,念起其人往事,作為遊俠出身之人,鄭向感慨頗多,鄭重道:“正是此間桓君!
桓君為長沙臨湘人,本為荊州士,早為孫堅故吏,後又仕於張羨。
張羨死,原劉荊州曾請之入州府核心,但桓君三辭之,便是荊州動亂數年,其人亦是於家鄉生息。
兩月前,令君知之大名,從成都親自與書,探討國家大義,桓君正是為此說服,入主荊州州府,協同處事。
其人剛剛上任,恰巧潁川戰時,再而臨危受命,接替徐君,處置後方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