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吳候到吳王,不僅僅是爵位之變化,更加表明了曹操欲與同平起平坐之想法。

而處於這個時間節點,曹操借天子劉協名義,行此事之主要目的,很是明顯,可不正是為了拉攏他孫策,拉攏江東。

“魏王可有書信送來?”

孫策目光只是在天子詔上,略一停留,視線就放在了弟弟孫權臉上。

從跨入門舍開始,孫策就在觀察自家這個弟弟。

平日遇事,尚算沉穩,但在外界影響,尤其事涉孫氏利益上,卻顯得有些毛毛躁躁,早數年之磨礪,可能於大事上安定。

這讓孫策不免想起,之前全琮所述的三條路。

他給了孫權足夠時間,去適應並掌控江東全力,在事關江東未來的三條路中,小弟又會如何走?能否走得穩當?

不等孫策思緒旁落,孫權就將一份書信,雙手遞到了兄長孫策身邊,念及孫策病疾所至,雙手吃力,孫權溫言道:“阿兄料事如神,此正為魏王所書,小弟為汝親自讀來!”

在孫策輕輕頷首後,孫權將信紙上的內容,緩聲念出:“……

操問伯符安哉!

久不相見,但誰曉天下適逢今日鉅變,朝廷受叛賊所攻,所以艱難也!

……”

曹操在信中,除了剛開始關心孫策的身體外,用大篇幅訴說了下當下朝廷所面臨的困境,這也是曹操第一次向人表露,曹營與劉釜交戰中,處於劣勢之態。

如此所書,讓江東相助,共擊劉釜的想法,不要太明顯!

“仲謀,汝如何看待魏王今次作為?”

這邊孫權剛將書信念完,孫策用眼神示意了下旁邊的案几,以使孫權坐下,繼而問道。

孫權目露思索,他不知道兄長孫策是問詢曹操以之封王之事?還是書信之表露?亦或者兩者兼顧?

在廳舍沉默的氣氛中,想到數月來,兄長孫策多與之研討實事,內中多有事關曹營,可見對於曹營,多為防範。

思索過後,孫權沉吟道:“依小弟看,就如魏王信中所言,朝廷難以阻敵,尤其青、徐後方之亂,更使得朝廷前線,壓力倍增。

為讓吾江東效力,其先以名利賄之,除了有想讓吾等江東出手相助之態度外,亦有拉攏吾江東,防範吾等藉機北上中原,吞併徐地。”

“事已至此,仲謀又是何態度?

如汝所見,為兄身體,便是湯藥輔助,一次次苟延殘喘,至今歲,已是上天所厚,只怕堅持不了多久。

以江東之所,為兄早同公瑾等人相論,便於將來託付於汝!”

“阿兄!”

孫策擺了擺手:“還是說說汝之答案罷!”

孫權深吸一口氣,平靜了心情,回道:“去歲時,權以為,江東可靜看成都與許都交鋒,內部暗自發展,待之兩敗俱傷時,兵出徐、荊,而以奪取,奠定吾江東未來北進與西進之態,以為大勢之基。

奈何今日看來,權還是過度小看了益州劉釜,其於數年間,尤其得荊州,數度革新之後,其之軍事、經濟、農事諸多方面,不知不覺,已經趕超了許都朝廷。

就拿幣貨言之,而今吾等江東,用之南中錢幣者眾多,此中之於潛移默化影響,實際以讓各方與益州連線城一個不可分割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