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三分(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數日連綿小雪,襄陽城內的房舍屋簷上,已被染成了淡淡白色。
街頭巷尾,有商賈推著獨輪車賣貨,也有過路人感覺身邊嚴寒,攜三五好友,於旁邊茶肆,喝上一杯茶水,暖暖身子。
時光荏苒,今已是建安九年的冬十二月二十三日,距離今夏六月初,南陽戰事雙方停戰,再有同江東和談,整個荊州進入迅速恢復期,已經過去了半年。
半年時間內,荊州南北,各地官寺都進行了革新,按照州府命令,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民生建設。但因荊州軍事實力,於近兩年時間,折損嚴重,在荊州牧劉琦請求下,益州軍和交州軍,繼續同荊州部一道,分守荊州南北。
軍事之外,荊州經貿往來,則在停戰之後,完全融入了益、交貿易大體系內。。
這裡面,伴隨著的是另一些地方主官的人事變動。
如在劉琦命令下,徐庶領長沙太守,趙雲為桂陽太守,龐統為零陵太守,劉巴則是從交州返回,受劉琦所召,擔任武陵太守。
仍停留在荊州,代表劉釜協調好同劉琦軍政事務的諸葛亮,受劉琦所託,則依照原職,政務之外,留於江陵,與到來的別駕劉先,另同黃祖、黃忠等本地長官,或是來援將領如馮習等將,重建荊州水陸大軍,主要防備江東。
南陽有大將甘寧、張繡在,足可抵曹軍。
而在州郡官寺變化外,襄陽乃至荊州諸縣地,百姓則是因荊州這半年來的吏治變化,心生鼓舞。
多少年來,荊州地方大族嚴格把控下,荊州同樣是腐敗橫生,普通百姓雖可努力勞作餓不死,但生活之貧苦,人盡哀怨。
十月以來,益州、荊州,基層與州府的一批官吏互換,尤以益州一些官吏的到來,因吏治清明所致,短短兩月時間,不少郡縣的氛圍即煥然一新。
旁人論起此事,無不讚嘆。
要問荊州豪族世家之內,放在以前,箇中優秀子弟,誰又願意輕易離開家鄉?遠不如留在故土,集結權勢,各地方成為各世家的私人之土,以吸地方百姓“血液”,而成世家之勢。
但今時不同往日,荊州的軍政權力,發生了翻天覆地之變。九月時,襄陽大族陳氏子弟,因草菅人命而被處斬,直接翻開了荊州牧劉琦,於背後益州牧劉釜支援下,對不聽話的地方世家,打壓之態。
一連串組合戰法下,就是蒯氏等名門世家,於大勢之下,不得不改變策略,選擇支援劉琦在荊州的一些任命和變革。在實際上,正是歸附於劉釜。故此,荊州迎來了新的變化機遇期。
是日,襄陽的雪天,等到今日中午時,終於小了一些。卻是道路上,因午時溫度升高,雪花落下隨即凝固,整條大道,都變得有些泥濘。
襄陽城處,一隊十來人的車馬,漸漸從東城駛入。
同不斷趕往城內的人馬而言,並不醒目。
中間馬車內,一名相貌儒雅的中年文士,半邊頭髮已有花白,額寬鼻挺,相貌威武,他透過車窗,看向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城內,面上滿是感慨。
噠噠噠!
馬車沒有停頓,一路往州府方向而去。
等到達州府,且向內通報後,以荊州牧劉琦為首之州府吏,迅速前來迎接。
在劉琦到來時,文士早已下了馬車,望著有些破舊,但卻充滿了記憶的州府官署,正沉默深思著什麼。
聽到腳步聲,文士才轉身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