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蜓當日獲取涼州,在劉釜看來,掌握絲綢之路,且為軍中提供西涼好馬,乃是兩個最為重要的目的。

而今,這兩個方面,正在轉換為實際之利益。

對於劉釜的指示,嚴顏一一應下。

過往數年,劉釜無論用人之道,還是超前的預見性,皆以令人敬佩。

若為天下事,將來定然會與曹操所領之鐵騎相抗,如此之下,錢財物資,還有更多的戰馬,皆以為必須提供之物。

二人商談完畢,嚴顏正被劉釜送出官舍時,一匹快馬,駛入了冀縣城內。

此中傳信兵士,汗流浹背,身後揹著紅色的小旗,卻不敢停歇,等到了劉釜府宅前,看到劉釜往內走,其人忙大喊道:“使君,成都急報!”

一刻鐘後,劉釜將手中諸葛亮親自所書之信報,連續瀏覽三遍,臉上難掩悲愴,且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

他的授業恩師,蜀內大儒,數年前為之請往成都,主持官學建設的任安,因病病逝於老家綿竹。

人皆講究落葉歸根。

兩月前,也就是涼州初平,正值百廢俱興時,成都即有來信,言之任安忽生隱疾,其自感時日無多,打算回往老家。

得知此訊息時,劉備為妻子景文茵,嶽翁景顧,軍師將軍諸葛亮,還有祭酒秦宓等人,先後去信,各有看望照料,及安排諸事。

儘管劉釜早有預料,對生老病死也有看淡,可當現實到來後,他心中亦難掩悲愴之心。

他能於蜀內成事,便是收攏益州士人為之所用,名滿益州,門生遍及益州的先生任安,其中出力甚大。

能建立起益州基業,並行得關中、涼州大勢,亦深受其影響。

當日下午, 嚴顏等州府吏,得劉釜通稟,於州府設定靈舍,以行祭奠。

接下來數日之內,劉釜不僅為成都州府去了十八封信件,以專門安排先生任安後事,還為家中妻兒單獨去信,言讓長子劉祈,為之所攜,代表他本人,親往綿竹祭拜。

成都,諸葛亮是在信件傳到冀縣兩日後,來回共計有四日,方收到劉釜親筆信。

看出劉釜對任安喪事的安排細節,諸葛亮全部遵從,以下發州府執行,他本人,則每日往成都的任安故居進行祭拜。

以大儒任安之逝,整個益州巨動,實在是於劉釜大建官學之後,多以用任安所整理之書冊,以行蒙學教導之用,何人又不稱呼任安一聲“任公”。

這邊任安的喪事,還未有結束。

臨湘傳來劉備病重的訊息,卻是沒有在成都激起太大的水花。

唯有州府重員,如諸葛亮、秦宓等人,認識到其中問題的嚴重性。

益州牧劉釜,早在劉表病逝時,分兩路,各遣使往襄陽和臨湘。一則代表他祭拜劉表,一則看望劉備。

此時,若再以劉備逝,荊州又會生出何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