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張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安縣寺。
入冬後,南中地區的第二輪雨雪持續天數稍短,只下了短短兩日,便停歇下來。
踏入冬十二月初七,天色放晴,隱有日光從雲端躺下。
四日前,早先同邛人阿羅返回邛夷部寨的劉楓陳序部,在對邛夷山寨加強防備後,於邛夷提供之情報,加上城內人的幫助,用了不到半日時間,實際以加上邛人寨卒的三百兵力,輕鬆取得旄牛勝利。
此戰,奮勇軍僅陣亡三人,傷有三十多人,到是反戈過來的邛人傷亡近百之數,殲滅守衛此地胡羌兩百人,投降者五百,另有三百人,逃入了邛來大山。
此戰直接獲取城內糧草近七千石,按每個兵士每月三石多的口糧計算,可供兩千人食用一月,另有牛羊上百,皮甲鐵矛各有兩百。
且如果不是旄牛的主力支援涼頭寨,後面被困靈關道的雪山之內,奮勇軍也不會這般輕鬆取勝。
待旄牛之勝後,劉釜以劉楓為守將暫時駐守,並將投降的邛人,還有本地的夷人集中於西側安置,仿效安夷,由之開始組建夷人防備力量。
軍司馬泠苞,按照劉釜之命,則是繼續駐守涼頭寨,開始探索往闡縣的進攻方案,且尋實際,以精銳部隊給予被困的雍氏部卒以襲擊。
於此,南安、旄牛、涼頭寨,三者之間,形成了面向闡縣方向的進攻陣型,以及面向武陽、嚴道之防衛犄角。
大軍的下一個目標,自然是在除夕前,最好能拿下重鎮闡縣。
只有拿下闡縣,再而去邛都,方有可能在春夏之交前,平叛完整個越嶲郡。否則,等瘴氣瀰漫,會讓大軍平叛增添諸多困難。
實際上,只要奮勇軍處於南中,就免不了和瘴氣打交道。那麼,究竟何為瘴氣?
《後漢書·馬援傳》載曰:軍吏經瘴疫死者十四五。
同上相似的是,在《後漢書·南蠻傳》中,記載更為詳細一些,載曰:南州水土溫暑,加有瘴氣,致死者十必四五。
便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亦有書曰: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由此,瘴氣於南中被傳的神乎其神,本質上是為出血熱、瘧疾、痢疾等病症之統稱。
借於外因看,從秦漢之前,世世代代生活在此的南中人,將激發此病之原因,歸結於四、五月後,山嶺、沼澤之地升起的黑霧。
實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春夏之際,蚊蟲滋生,形成的蚊子群,依附於人體,以叮咬感染,導致傳播途徑加大,尤其會使人感染惡性瘧疾,最終或發展成為瘟疫。
而直到唐宋以後,南中人,如於兩廣,才對“瘴氣”之症有所認識歸類,繼而,積累大量治療經驗,如藥物療法,針刺法。
至少現在的南中,於瘴氣還是充滿了未知,常人見之,無不懼也。
亦因此,即便南中地廣人稀,資源豐富,也少有人願意遷入此地生活。
作為大軍主將,與旁人不同,劉釜於常人聞之色變的瘴氣,倒是沒有太大懼怕。只要經過科學性、系統性的“防瘴”,即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