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父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坐看雍氏與漢軍雙方激鬥,兩方勢力削弱,此為一石二鳥,不正合乎他們的利益?
要怪就怪雍氏是出頭鳥,加上越郡處於前沿,漢軍正好當先打出頭鳥,以平之!
而各方,包括雍氏對臨時拼湊的這支漢軍,實力之低估,加以南蠻夷人實力本身一般,乃是前線交鋒之地,作戰失利的主要原因。
想明白內因,雍闓眉頭一皺,略一沉吟,問道:“那阿翁為何還讓吾往朱提求援,若是知曉孟氏等不會相助,吾等自身全力防備就是!今吾部人馬,加上各部夷帥,尚有一萬六千之眾,漢軍於此主力,以斥候之刺探,至多不超過五千之眾,難道連闡縣等地都守不住?”
舍內,獨於長子將心事倒出,雍熙已經平靜不少,之前的憤怒,也只是在一連串的不利打擊後,於之心中的某些發洩罷了。
到底是執掌雍氏近三十年的族長,他知道當前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防守漢軍更進一步。
但想到自身年過半百,雍氏的未來還要交到長子雍闓手裡,藉此機會,並不妨礙他於長子多一些教導。
雍熙指了指旁側的案几,示意長子與之一同坐下,悠悠道:“乃翁先回答汝第一個提問,為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緣由在於人心!
蠻王一走,此之訊息,不會隱瞞太久。加上涼頭寨之敗,吾部死傷,邛人投靠,到時候於吾手下的夷帥,夷人兵卒,士氣自會下降。往朱提以求強援,恰可以用來穩定人心。
即便孟氏拒絕,但吾雍氏依然做了該做之事,如夷人部族也不會心生怨恨,為守家園,會與吾等一同守衛。
反之,可想而知。
至於阿闓汝說的守衛,自是要守住。但大敵當前,多一分力量就多一份把握。該有之姿態,還是要有。說不定正有南中其他之地的夷部,知唇亡齒寒之理,願來相助吾等。”
見長子認真傾聽思索之模樣,雍熙話語一轉,道“說句喪氣之語,如果竭盡全力都守不住,連邛都皆淪陷,吾雍氏無路可走之時,為保全家族,投降亦非恥辱!”
過去百年時光,南中叛亂、漢軍平叛,可以說是起起伏伏,像雍氏這般大族,如何求生,雍氏自身已然積累了“寶貴經驗”。
投降不是滅族,即是大漢朝廷,益州州府,於此重建官寺,人生地不熟的,亦需重新啟用南中大族。最後,反倒是官寺一方,恩威並施,繼續拉攏他們這些大族。
誠然,若是其他漢軍主將,或繼續推行此策。但這次來的是劉釜,他要打算的特色南中道路,又怎會看著雍氏這般大族,如野草般,被燒過後,重新煥發生機?
所以,雍熙這一次卻是猜錯了真相。
雍熙之言,雍闓牢牢記下,便覺心胸開闊不少。
待至下午,郡府之內,各路受到訊息的夷帥和部將齊聚,重新正視漢軍力量。再以雍熙建議為主導,決定向闡縣調集更多人馬,並接應於靈關道被困之部,於開春前,守衛好闡縣。
等到開春,便是南中的瘴氣頻發季節,足夠漢軍承受。甚至漢軍會因此爆發瘟疫,不戰而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