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情(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祖先雍齒即曾背叛過漢高祖劉邦,本以南遷,這次又帶著部將殺了回來。便是一月半前,劉釜大婚前後,原本逃離的越郡都尉魯正於旄牛重整人馬殺回去,但無奈最終還是被雍氏擊敗,魯正更是戰死。
除越郡外,安夷令鄧賢傳來之訊息,永昌郡之不韋,同樣為南中大族呂氏所攻,不韋存亡之冬。而呂氏乃呂嘉一族,當年獲罪以後,受武帝之名,全族被放逐到南中永昌,至現在發展成為了稱霸一方的豪族力量。
便是益州軍的滇池,當年景毅在時,尚是安分的孟氏,此番同樣作戰,便是滇池也被之拿在了手裡……
可以說,今次犯上作亂的南中大族,咎其根源,多屬於被大漢流放到邊陲的罪臣之屬。觀今日大漢朝廷、另有益州之衰弱,遂而叛之。
此中叛亂之大族,因紮根救援,同豪羌聯絡密切,是平叛的難點,其實也是重點。
劉釜需要與南中普通民眾立信,同樣需要以誅殺豪羌、打破南中大族立威。
而當前形勢之嚴峻,由不得他先搶佔一先機。
便是大雪封山,可能連各地的叛軍也不會猜到,奮勇軍會與此時和他們作戰。
一刻鐘後,待杜瓊應諾離開,將三封早已風乾之信封裝,使親衛送走,劉釜才認真翻閱七諸葛亮於之的《平南中策》。
諸葛亮所書萬言之多,字字肺腑。藉助其個人打探的南中情形,將南中戰事,分為徵、安、合三策。
劉釜讀罷,受益匪淺,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從不滿弱冠的青年口中道出。便如州府幕僚,恐也不得這般清晰。
這種人,當是真正的治世之才。
待南中平,益州穩。或正是請諸葛亮入蜀,以相助益州這個大後方之時。
次日,南安縣寺,當下南安縣令空缺,縣吏之前因卑水夷遠攻此地,多已然散去,便是停留的少數,而今被劉釜安排繼續維持縣寺的基本運轉。
但如而今空缺的縣寺,此地已是被當做戰前指揮之所。
劉釜、法正、杜瓊等人,便於此地辦公,各處軍情亦是從四周彙集而來。
及下午時,收到記室所遣軍令、於外執行公務的各路部將,紛紛返回。待齊聚日常議事的廳舍,紛紛打著招呼。
一個半月以來,雖無戰事,但各處部將,及手下兵卒已變得非常熟絡。
隨著廳舍內聚攏的人越來越多,共有十五六人,便是駐守南安的營部以上將領差不多都到後,劉釜與法正、杜瓊,還有趕回來的泠苞等主將,由後舍踏入。
眾將紛紛行禮。
劉釜兩手抬起,廳舍瞬間安靜下來,望著一張張被凍得發白的面孔,道:“我將諸君召來,想必諸君已然知道所為何事了!便是我想在歲末之時,完成幾戰,以打擊叛軍士氣!
具體部署,便由孝直來言罷!
諸君若有建議,但請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