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期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二人對坐,秉燭交流,好不快活!
待鄭起進來新增燈油時,二人才發覺時間已經過去這麼久。
黃權返回住舍時,劉釜親自將之送到半里外的房舍。
正當二人作揖暫別,言之明日再敘。
黃權忽的想起了什麼,向劉釜發問道:“吾半月前,得一由安夷傳來之手稿,其名為《三字經》,以作兒童啟蒙之物。如今吶,大半個益州已經傳遍。權敢問,可是季安所著?”
劉釜笑著解釋道:“不瞞公衡,此書也是我偶然得之殘篇,見後大為讚美,略一整理,方行於安夷,欲看效果。未曾想,這麼快,即已傳出南中之地。”
黃權臉上寫滿了不信,這表情如諸葛亮當日見劉釜信中解釋,展露的一模一樣。
但聞之劉釜所言其中僅為殘篇,黃權又有好奇,完整版又是什麼?
返回劉氏為之安排的住舍,黃權啞然失笑,心嘆之,是其執著了,此當為劉季安的推脫之言,只是不想讓太多人知道罷了。
“即著《三字經》,其篇以朗朗上口,來日當廣傳天下。劉季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得淡泊名利之輩,更以言行一致。
如此之名士,少矣。”
後二日,黃權又於豐安停留,每日多與劉釜交談。但因縣寺事務繁多,黃權以告別。
接下來的又一段時間內。
不少名士、賦閒的官吏,驅車來往豐安,請得劉釜一見。劉釜平易近人,另有之偉岸身形,給陌生來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於之繁忙的會面中,亦抽出時間,在族伯劉升的安排下,親眼見證了後山祖墳的遷墳之事。
此中遷墳,直將劉釜亡父亡母的墳頭擴大了一圈,另有嫡母,還有早逝的兩位兄長之墳墓,也得以遷回祖墳邊緣。
因祖墳於古人眼中,事關重大,即便提前有準備,但箇中時間花費,足足用了七日之久。
九月初九,重陽之日。
《呂氏春秋》中《季秋紀》載曰:“(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
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漢之《西京雜記》又有載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遂於漢時,重陽祭祖、求壽之俗已然普及。
日出。
劉釜同一眾劉氏族人,先往宗祠,後往修整好的祖墳山上,祭拜劉氏列位先祖,另有逝世之親眷。
翌日,率部離開豐安,回往成都,族伯劉升等一眾劉氏族人隨行。
人群浩浩蕩蕩,此去成都,便是為劉釜大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