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月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黃昏之下,天色不斷變暗。
有軍士將四周的火把,一傳十,十傳百的點燃,整個葭萌關外的校場之地上,亮如白晝。
於高高築起的點將臺上,劉釜沒有第一時間開口說話,他望著下方近兩萬人、尚於移動中的黑壓壓的小方塊,努力凝視每一個人影。
各處的人聲不斷歸於沉浸,最終,讓他感覺只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咚咚!
這是他的軍隊!
是他現在和未來的依仗!
劉釜一邊等待著,一邊眯著眼,想起了孫武於《孫子兵法·始計篇》中的一句話: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足以見之,於國朝建設發展中,軍隊建設之重要性。
漢之末年,也正是因為大漢天子于軍事掌控之鬆懈,讓宦官或是士族掌握大權,皇權實力嚴重萎縮,才形成當前天下,明尊許都天子,實則各地格局分裂之局面。
此中情形,同春秋時期,周天子大權旁落,諸侯征戰,何其相像。
天下大勢之發展,最重要的還是從過往中尋找失敗之經驗。但實際上,於很多時候,人者多是從過往中吸取不到教訓,只會重複犯相同之錯誤……
而於目前的大漢勢力團體中,有的於未來存在時間很短,有的於未來存在時間很短,最重要的是要手握雄兵,掌軍者亦要有進取之意。否則,不是被打敗吞併,就是在吞併打敗的路上。
而今,夷軍進化成為奮勇軍。
劉釜吸取著失敗者和成事者的經驗,他之目標很明確,既掌奮勇軍,他就是要在戰爭與融合中,完全掌控好這支眾人眼中的“雜牌軍”。
最終做到,奮勇軍只忠於他一人,使之成為他平定南中、走出蜀地的一把利劍。
繼而,他從一月之前,已經思考好了奮勇軍建設過程的重點所在。
一共有三,一為軍心,二為軍紀,三位軍力。
軍心是掌控這隻由漢中降卒和原夷軍組成的大軍之基礎核心;軍紀則是來約束奮勇軍,讓之不僅能打勝仗,還要讓每一個兵士都有自己的原則,所過之處,做百姓愛戴之軍;軍力則是如奮勇軍這般軍隊的整體外在表現,是整軍軍魂的具體表現。
而抓軍心,首先要抓的是人心。
趕在離開葭萌關之前,於八月十五、月圓之夜的契機之下,劉釜需要讓全軍將士的鬥志給激發出來。
激動的心,逐漸歸於冷靜。
當全軍,加上後勤補給,共計兩萬人的兵士歸於安靜後,劉釜抬起了左手上的圓餅。
東側,一輪明亮的圓月,恰好升起。
兩者交相輝映。
於是,所有的兵士,一手拿著武器,一手舉起了圓餅。
劉釜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在火把“嘎嘣”的燃燒聲中,朗聲道:“將士們!
我今日發於諸位一圓餅,在為諸位當做吃食之前,欲先為諸位講一個故事。
此中故事,出自於淮南王及其門客,所著之《淮南鴻烈》,以命名為‘嫦娥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