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釜是當日下午離開任廬的,離別之時,任安特意給了他一封書信,赫然是給白水關守將楊懷的。

此番北上白水關支援,劉釜同其他援軍一樣,名義上還是要受到楊懷的節制。楊懷於任安甚是尊重,其子楊勇數年前也在任廬求學過。

若是有之照料,劉釜在前線的處境也就好一些。

對任安的好意,劉釜自然心領下來。

於當日返回大軍駐地時,姊婿常堅部,還有蒙山的一部兵馬,總算是匯合了。

劉釜將五部將領叫於主帳,讓眾人相熟,再使法正去安排今日帶回計程車子後,便讓姊婿常堅單獨留了下來。

超過六年的時間沒有見過,不說劉釜對常堅的印象有些微弱。就連常堅自己,現在看到劉釜,也是心嘆不已。

剛開始的時候,常堅面對這位妻弟還有些拘束,但漸漸地,在劉釜平和親近的語氣下,慢慢放鬆了下來。

當常堅要離開巡營之事,劉釜將阿姊讓之捎來的布鞋放之手中,言之放寬心,隨之北上便是。

翌日。

劉釜便率五部四千人的兵馬,過綿竹,往涪縣而去。

趕上劉循的大軍後,兩者依舊保持著二十里的距離。

行軍途中,除過勞累,便是枯燥。

為了一直保持好兵士的熱心,劉釜於行程中,還特別增添了一些娛樂活動,如蹴鞠。

蹴鞠來源已久,傳說始於黃帝時期。不過於具體的史料記載下,其實於戰國民間,即有流行。

至漢時,早就被運用在軍隊之內,成為兵甲練兵之法。

劉釜出於實際的考量,便弄出五人一隊,兩兩對抗的模式。且將五部人馬完全大亂,任由之組隊。

這般運作下來,不僅起到了鍛鍊兵士體魄的效果,還讓五部的人馬得以更快更好的糅合。

連法正看了,也不由得大呼劉釜的深謀遠慮。

“季安這辦法妙啊!短短數日,還未至白水關,即將一盤散沙的五部兵卒,漸漸的擰成了一股繩。

若是到達戰前,諸部之前能夠相互配合,那便是一處很大的戰力!”

私下底,法正同孟達言談道。

跟隨劉釜從軍日久,法正對劉釜就越是佩服。

普通的世家子弟,包括他和孟達,還有劉楓,從軍之處,多不適應行伍的生活。

睡是睡不好,吃又吃不好,當下天氣日漸炎熱,就算行進,也常有蚊蟲叮咬,可以說條件非常艱苦。

一些人完全堅持不下去,如當日從任廬走出、半路加入計程車子,過去數日,就有五人默默離開。

但劉釜不同,他平日和將士們吃住在一起。除過校尉和身份,完完全全把自己當做了普通的兵卒。

甚至看到有兵士摔傷,需要救治之時,劉釜也會放下身段,幫忙處理。

便是這些行徑,也讓劉釜在將士們收穫到了極高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