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準岳父說中了心思,劉釜靦腆的撓了撓頭,然後問詢道:“伯父,您知道當初為什麼我能說服那麼多的夷人出山嗎?夷人為何願意在安夷勤勞耕作,且數年來,安夷一帶,無任何夷部的叛亂嗎?”

景顧眯著眼道:“為何?”

劉釜語重心長的道:“因為尊重,因為我給了他們上升的空間,給了他們和漢人一道學習的機會,因為我給了他們美好生活的嚮往……

伯父沒有去過安夷,但景大兄去過……”

景顧頷首道:“安夷諸事,當日是汝一手主導的,吾聽阿豐說過。那裡新學堂,懇田地,修水利,做蜀錦,開礦藏。吾父生前於益州郡未做過的,汝全做過了。其做過的,汝能結合安夷現實,改進之後也錯過了!

吾還知道,當下的安夷人,為了感恩於汝,還為人修建了雕像。

可見,季安汝是真正迎得了夷人的人心。”

景顧話語微微一頓,他從案几下方,拿出一張摺疊的地圖,慢慢布展在了案幾之上,食指在上畫了一個圈,正是南中的位置:“南中很大,南中非常的大,安夷相比很小,但就是在這麼一個小的位置,汝能聚集起這麼多的夷人,讓之安居樂業,這是真正的為南中穩定做出了貢獻。

如吾阿父說過的一樣,若是汝再年長一些,入仕的資歷早一些,他會全力向使君推舉汝治理南中。這個時間或者需要十幾年,二十年,但其相信汝一定能做好。

但現在,益州處於危機之下,又如何顧得了南中。

若想再招募夷兵,不同於上次汝所做的情況。此番那些南中大族,如孟氏,他們又怎會允許汝堂而皇之的募兵?

這不是抽他們的血嗎?

真這麼做,只怕遇到的阻力會很大!

這可比汝當日進出羊山麻煩多了!”

看到劉釜堅毅的臉龐,景顧知道自己說的話有些重,遂放緩語氣道:“當然,汝現在是吾景氏的女婿。若是汝能說服吾,說服汝的那些叔伯,吾景氏自會全力支援汝。”

劉釜沉默了下來,他的目光停駐在彎彎曲曲的手繪地圖上。

他今日來此之前,倒沒真的想著藉助景氏的力量,說服劉璋,使之於南中大舉募兵。

因為他清楚,情況正如景顧說的那樣,除了安夷這個新設且為他牢牢把握的縣地,南中一直是南中豪族的南中。

身為益州牧的劉璋,也要好好安撫南中豪族,包括各郡府的一些職位,甚至要提供如孟氏等豪族一些名額。

尤其大漢帝國勢力衰弱的今天,南中的豪族,手上有私兵,力量加起來,甚至超過了各地府兵的力量,益州牧劉璋從事實上,已經失去了對南中的完全控制。

所以,劉釜很早就明白,對南中形成有效控制,一直都是南中豪族,各地大的部落,還形成了夷帥主導的準軍事組織,為了穩定,郡府長吏也只是象徵性的收一些賦稅。

歸結起來,此為大漢初期的統治者,自漢高祖劉邦以來,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越來越加劇了南中的不穩定。

要想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劉釜於安夷的時候,同鄭度仔細探討過數種方案。

二人一致的表示,其主要去解決的,當屬南中大族,以及各佔山頭的夷帥。

只有把這兩個最大的勢力群體打散了,才能完成南中的勢力重組。

而那些分散的、弱小的夷人部族,同屬被壓迫的物件,他們不屬於敵人,其實可以成為朋友。

安夷縣能成立,也正是屬於這群被壓迫的夷部做出的選擇。而若想解決南中的兩大不穩定要素,弱小的夷部,分散的夷人,恰屬於可以合作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