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舍內,劉釜而今正是被曹操拉著,另一邊則是劉備。且曹操絲毫不在意他的年紀,逢人反而連連稱讚,就像是認識許久一般。

回想幾個呼吸前,曹操走過來和他相聊,後更是直接發問:“吾惜劉季安之才,可願隨吾與宴舍內走走。”

劉釜哪能說一個“不”字,速頷首道:“司空有邀,釜不敢不從爾。”

於是,就有了眼前一幕。

對於曹操如此作為,劉釜心有感慨。

拋開曹操的劣跡,其人如此禮賢下士,平日更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放眼望去,無論世家,還是寒門,難怪會有那麼多人效力。

視往左右,作為東漢末年最為出眾的兩個人,劉備和曹操都有各自的優點。

他能站在此二人之畔,何不是一種榮幸!

不看如今,這未來,天下當有他的一席之地!

而有了曹操的出場,劉釜於廳舍內,瞬間也成了焦點人物。

只是在益州官吏看來,心中頗不是滋味,先有劉表,再有劉備,現有曹操,他們蜀地走出來的劉釜劉季安,這次收穫的聲名,可不是一般大。

再說廳舍中心的劉備,確是有些心不在焉。他惜劉釜的人品和才華,從潁川到往洛陽,乃至於半個時辰之前,即主動拉攏,沒想到此時這曹孟德橫插一手。

常言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但他劉備帳下,卻是沒有尋到太多賢良,甚至有些凋零。

這些想法只是一閃而過,看到曹操舉起酒樽後,劉備只好一共舉起,口中酒水的滋味滿是苦澀。

司空府的酒宴足足持續了兩個時辰。

當宴席散去時,夜色已深。整個洛陽,在各處燈火的襯托下,卻是亮如白晝。

與宴者,紛紛離去。

劉釜則是謝絕了司空府的挽留,一同返回益州吏的駐地。

其離開前,注意到劉備卻是被曹操給留了下來,足見曹操對劉備有多麼的看重。

同時,劉釜也是越加的佩服劉備,其人不僅品性得到世人認可,更難得是,每逢絕路,總能絕處逢生。別人都是越跌,越跌倒到低谷,唯有劉備卻是越爬越高。

回去的時候,劉釜繼續和張任同乘一輛馬車。

張任和其他人不同,劉釜深知其人品,其亦深知劉釜的人品。

遂而,左右無外人時,便說出了他對劉釜的擔憂。

“季安今得曹司空和劉亭侯的讚譽,名氣於天下只會越傳越遠。但季安本為益州吏,只怕事情傳回益州,會勞得使君不快。尤其方才吾上車時,可看陳君的氣色可不太好,連季安汝打招呼,都置之不理……”

馬車內,過於昏暗,劉釜看不清張任的表情,但也想之為自己的擔憂,那雙濃眉,此時應該是皺著的。

他心中實則也是小有鬱悶,但語氣看來頗為淡定,並無憂慮。

“能得曹司空和劉亭侯的抬愛,不正是證明了使君的慧眼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