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在這個時間點,這個場合,說道出他和劉表的微弱聯絡。

於劉釜看來,是最合適最明智的。

他的家世不是秘密,父親劉楨曾經的過往同樣不是秘密。

隨著他在益州,為劉璋的逐漸看重,若是有朝一日,身居高位。為他人說道出他與劉表的聯絡,為暫時效力的益州之主,那對之仕途的打擊是致命的。

反而於現在,坦誠告知,光明正大的說出來,就算未來為人背後說壞話,那他也有了說辭,亦不容易為人離間。

除此以外,族兄劉炤已於荊州,為他迎得了“義名”,但對劉釜來說,還遠遠不,他還需要“正名”,正的是漢宗室之名,劉表為之讚美,還有那些認同之事,恰可以讓之漢宗室之名,於荊州,於天下傳的更遠。

所謂師出有名。

對劉釜而言,揚名最快的方式,無疑是被名士的稱讚推崇,就如清議一般。

劉表,恰是天下人最熟知的名士。

與劉釜所料不差,州牧府宴席之事傳開,尤其劉釜之父與劉表乃故交,同屬清流人士的情況傳出後。

即便是襄陽本地一些對之名字不感冒計程車族,此時也記下了“劉釜劉季安”這個名字。

這就是名人效應!

再觀之於襄陽市井,黃氏兄弟負責的招納之士,其中前來報名者,自州牧府宴後的第二日,便成數倍增長。

許多人甚至求得見一面劉釜,劉表地位崇高,就是身份尊貴的遊俠兒也不一定能見一面。

劉釜不同,這個連益州牧、荊州牧都稱讚過的男人,他對遊俠兒真誠相待,尤其在南中時說的“英雄不問出處”,更成為了各地遊俠兒傳唱的佳句,以此表露各自志向。

市井局勢的激變,使得黃粱黃成不得不馬上來驛舍,向劉釜道明緣由。

“吾等按照君之吩咐,只是想挑選百人護衛而已,萬萬沒想到來了這麼多市井中人。

根據吾等朋友傳來的訊息,陰縣、新野等地,亦有人聞劉君之名趕來。

當下襄陽為防生亂,市椽已加大巡視力度,亦找過我等談話。

劉君,汝看這事該如何是好?”

黃成顯然沒見過這種大場面,作為遊俠兒的一員,他最多也只是帶過四五個兄弟,行仗義之舉。

而今來了這麼多人,先後求見於他,弄得黃成有些不適應,說起話來,都有些結結巴巴,甚至有些急病亂投醫的感覺。

黃粱這兩日,倒是鍛鍊除了一身膽氣,在兄長說完後,他向劉釜一揖道:“小人不才,有一計,可使當前事解決。即劉君可回見各地的遊俠頭兒,只要劉君有這些人的支援,那以後行事,多事半功倍,荊州遊俠兒,自會為劉君所用!”

劉釜目光一閃,沒想到這黃粱思考的能這麼深入。

不過,劉釜並不打算這麼做。

所謂的遊俠頭兒,只是少部分人而已,且多為箇中私利。

如當年的崔昊,作為遊俠頭兒,借之名,行事得利,成為安夷小吏後,便把曾經相幫的朋友給拋棄了。

劉釜即便要利用遊俠,結好個人,只是方式,絕不是目的。

他的目的,是能結交好整個遊俠兒群體。

遊俠中,多屬於普通者。所以,只有對普通遊俠的真心相待,才能贏得荊州遊俠的歸心。

益州官吏,將於後日重新啟程。

劉釜決定,便於明日來一場盛大的“表演”,他要透過此行,將自己的形象,深深印刻在荊州遊俠和荊州市井百姓的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