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強志堅之輩,多能成大事。

且此二人熟悉荊州事務,得族兄劉炤推舉,得他所用的話,自是極好。

“不瞞二位,其實我正有一事,想要勞煩二君!”

……

襄陽,荊州州治之所在。

南來北往,人員眾多,更是複雜。

有高層的世家大族子弟,仰慕劉表之名,欲得重用。

有底層之百姓,自北方逃難而至。

亦有無數遊俠兒,於襄陽市井雲集。

建安元年,這個看似普通,卻又不普通的冬日。

襄陽市井便傳出了一則訊息,大漢宗室,蜀人劉釜,至襄陽,欲招募一批遊俠,北上洛陽。

訊息傳出,市井內是譁然一片。

“是那位蜀地的劉君,吾知道,此人對吾等遊俠兒分外優待,亦不輕視吾等,聽聞當日隨之在南中辦事者,都被委任為吏。”

“爾等知道什麼,劉君大名鼎鼎,那是成大事的人,不說名利,吾等中人,若是能追隨之,說不定有朝一日,或會青史留名。

憑那史籍一書,遊俠兒杜牧,於襄陽市井,追隨劉君,成不世之業!”

劉釜的名字,在劉炤近兩年的特意宣揚下,編出了數十個小故事,名聲自是無二。

連幼童,也能說出一二。

再如黃氏兄弟般,願行義而追隨者,亦是不少。

短短小半日,在黃氏兄弟的甄選下,就有了上百人。

這上百人,都是按照劉釜提出的“三要,三不要”進行選擇的。

而在城郭內的州牧府,荊州牧劉表舉行的另一場宴席,正在緩緩展開。

與宴者,自包括今次而來的益州官吏,另有荊州本地官吏,如劉表帳下的諸多謀士武將。

蔡瑁,蒯越,蒯良,張允,文聘等,皆有出席。

劉釜雖小有名氣,但因資歷等緣由,座位自是被相對靠後的位置。

但當之坐在此位上時,恰可以縱覽全域性。

舉目四望,對面全都是荊州高層,他心知史冊有名的劉表手下,多在此地,認識的荊州一方,可除了前方的黃忠外,餘者未得人介紹,遂只得憑空猜測。

“使君來了!”

不知誰喊了聲。

宴廳內的眾人,紛紛起身。

但可看到,滿身儒雅、給人以隨和的劉表,同益州別駕陳延從內舍慢慢走出。

劉表於上首,邀陳延入席後,目光從益州官吏這邊,一掃而過,然後兩手抬起,朗聲大笑道:“諸君不必如此多禮,且入座吧!”

廳舍內的眾人,紛紛坐回了各自小案之上。

劉釜也抽時間,好生的打量了一番這個縱橫漢末,本有匡扶漢室能力的風雲人物。

劉表。

劉景升,有大義有大名,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常人言之,攻不足而守有餘,可保一方安寧,無多野心。

但劉釜不認同,今歲五十有四的劉表,可不像後人看得那般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