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伯父,為小侄有何告言?但請良才道來!”

劉釜起身,做恭敬聆聽狀。

士安見劉釜如此謙虛有禮的模樣,心中更加滿意。

他緩緩從袖筒裡拿出了一封錦帛,然後遞到了劉釜手裡,笑著拍了拍劉釜的手,道:“阿翁首聞季安即是故人之子,便想著見見,可惜交州事多,未能遠離……想說之話,皆在此,季安不妨看一看!”

劉釜接過,坐回原位,見士安沒有離開的意思。

他索性直接開啟。

士燮的字,顯示出一股剛勁之感,和父楨交流的筆跡語法一致,但在言辭間,卻多了些對他這個晚生後輩的關心。

劉釜面露感動之色。

這一幕,恰被一旁喝茶計程車安看到,其人下意識的點了點頭,心裡卻是好奇不已。

“劉釜劉季安,漢宗室之後,其亡父與我父交情深厚,而之名聲已傳遍蜀內蜀外,就算是交州也有耳聞。

誠如父之所言,虎父無犬子。

而我士氏,居於交州之地,遠離天下紛爭,看似是好事,但某一刻,說不定會引火燒身。

提前下注,也是應有之意。

而我父觀劉釜之行徑,選擇劉釜劉季安,於我,乃至於士氏很多人而言,初時有些看不懂,但沿路所見,我至少看懂了些……

有名有毅力,其本身之才更是非凡。而今於南中以安夷為起點,於此佔有一席之地。

說不定某一日,這劉季安真能名揚天下,成就不世之功!

就是不知,其對我父的提議如何?”

士燮的書信不算太長,但劉釜還是讀了超過半刻鐘的時間。

直到將書信讀完,劉釜亦未能第一時間回過神。因為士燮內中的提議,讓他有些意外,也有些為難。

信末,士燮表示,他有一侄女,年方十六,尚未嫁娶。得知劉釜也未婚配,便想著召之為婿。

此間士氏女,雖非士燮的親女兒,但其父士武,乃士燮之弟。按照劉釜對三國交州變革歷史知識的瞭解,藉著士氏在交州發展的春風,士武要不了多久,於士燮的舉薦下,會成為南海太守。

從根源上看,士燮,準確的說,士氏這般以婚姻為紐帶的行為,不過是世家大族籠絡人的一種手段,更是將之捆綁在一起的方式,更是對他劉釜未來的看好。

劉釜逐漸陷入了沉思,若是能娶到士氏女,那交州士氏自然會對他傾心相助。

有了士氏這個後盾,無論是在蜀地的發展,還是之後走出蜀地,往荊州、揚州方向發展,自是事半功倍。

處於他這個位置,對於婚姻愛情,自然是看淡了些,想要好好的在這東漢末年亂世中,談一場戀愛更是痴人說夢,更主要的是利益的結合,劉釜對此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

娶士氏女,若是放在三日之前,劉釜大機率會直接答應。

但在三日前,渠景回安夷覆命時,同樣帶回了太守景毅的一封書信。

景毅於信中也委婉的表示,其有一孫女,年芳十七,相貌秀美,為人聰慧善良……大體意思是,想要召劉釜為之孫女婿。

景毅在南中為吏十幾年,自是積累了大量的人脈。如南中各大族,有時不給州牧府或是郡府的面子,但景毅的幾分薄面還是要給的。

此外,景氏本就是蜀郡大族,於益州的影響深遠。景氏內部,除過有景毅為吏外,於州府,廣漢,皆有為吏者。

何況景毅自身,於益州為吏的這些年,不知舉薦了多少良才,可謂門生遍及整個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