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連線漢中張魯這條線,是劉釜經過深思熟慮的。

如能救得張魯家眷,便算是張魯欠他一個人情,以後往三輔發展,就多了些可能。

即便如此,劉釜認真推算過,他命鄭向之所為,對於即將發展的天下大事影響微乎其微。要說最大的影響,也不過是蜀內之地。

為了漢中這塊寶地,心有不甘的張魯,還有勢在必得的劉璋,還是會尋各種理由開戰。

因為起步晚,他劉釜需要做的,便是在東漢末年的大亂世下,於群雄的夾縫中求生壯大。提前所料,營救張魯家眷,不過是他落下的一顆棋子而已。

現在最重要的,還是皆郡府之名,行以大義,把夷人招攬到手下,方可藉機發力,擁有基本盤。

劉釜翹首等待,等待著郡府傳下具體的命令。

在此期間,他人正常在記室上班,處理文書的工作亦未落下。

漸漸地,益州郡郡府的不少官吏,都開始被劉釜的這種工作態度給打動。

享有聲名,卻不以為傲,而是如青松般穩紮穩打,堅守崗位。

平日裡的相見,眾人眼中少了些好奇和羨慕,更多的是敬意。

興平元年,二月初二。

在休沐的前一日,自太守景毅處終於傳來訊息,覺得任命主記室史劉釜為安夷使,可由之舉薦數人,另有郡府守卒同行,與南蠻夷人進行協商,以維護好南中地區的和平穩定。

訊息傳出,南中本地大族多一笑置之,卻是有些南中夷人部族有些好奇,近些日子於南中口口相傳的“孝善者”劉釜,究竟是何等人傑?

而於郡府之內,除過太守景毅,及主簿張松,其實沒有多少人看好劉釜的此番行程。也有些人認為,劉釜此行成事不行,但可以刷一波聲望。

而對於郡府給予的幾個隨行官吏名額,在諮詢了文童和左棟的建議後,劉釜果斷的將這二人給報了上去。

許汲得知這個訊息,先是來到劉釜的住處拜訪,大吐苦水,後又吞吞吐吐的說起了劉釜如何如何好,以後必將成大事等等。

“劉君汝這一去,記室內的文書工作便被主記交由吾手裡負責,如今文童和左棟被汝要走,吾的壓力就更大了!

但劉君此番離開,吾大為看好,有道是‘天高任雀飛’……”

劉釜這兩日也忙著好許汲交接公文,記室內的所有人都知道,他這一走,那是真正的離開記室這個小舞臺,以後一起共事的機會微乎其微。

許汲所以登門,除了吐槽外,最主要的,還是想和劉釜聊聊,增進下同這位同僚的感情。

就如同他家妻子這兩日常常在家唸叨的一樣,其人於記室內待了這麼久,一路辛勤,幾年來,還是個小吏,可不就是沒有遇到什麼大人物。

現階段的劉釜,對許汲來說,可不就是大人物。加上劉釜與眾不同的性格擺在那裡,讓任何人都能油然而生一種親近之感。

聽著許汲後隨後不斷說出的“牛頭不對馬嘴”的讚美之語,劉釜笑道:“記室的文書工作,我已擬好條款,許君按照制度去做便是,定不會處差錯,也絕不會比之前忙碌。

另外,許君在記室待得時間不短,為吏勤勉。若有機會,釜定然會向上舉薦許君的。”

許汲撓了撓頭,然後快速反應過來,下拜道:“有勞劉君了,吾感激不盡!

另外,還請劉君多多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