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之語,讓劉釜思索起了南中的三股勢力。

以地方郡縣官寺代表的官方朝廷,以南中大族代表的本地世家勢力,後便是本土的夷人。

此三者相互制約,亦有融合,但最為受利的,還是南中豪強大族。

當官寺的力量對之利益產生威脅時,南中的大族多會暗地裡和夷人部落聯合,或暗地裡支援對方的反叛,以謀取更大利益。

而當夷人部落的力量過大,威脅到自身對南中之地的影響力時,南中的豪強大族又會和官寺聯絡起來,藉機打壓各夷族。

至於現在的情況,毫無疑問是南中的豪強大族,欲看著兩虎相爭,以坐收漁翁之利。

太守景毅,主簿張松,乃至於郡府內的高層,多明白這一點。

繼而,南中的夷人侵擾問題,暫被擱置了下來。

張松說道完,見劉釜有些沉默,他尚以為劉釜是在憂心南中安危,便出言寬慰道:

“季安不用多慮也!

針對可能發生之問題,郡府近些時日,已召集夷人掠奪嚴重的縣地長吏進行了談話和佈置。

而為了防止夷人進一步的過激行為,以至南中再發生大規模的反叛之事,府君也在思考著,排除郡府的使者,與幾個夷人部落進行談判。

只是此中人選尚在斟酌之中……”

張松的最後一句話,讓劉釜聞到了契機。

此時,快走到張松的吏舍所在,劉釜一揖,謝道:“勞得子喬解惑了!南中之和平穩定,不僅關乎我郡府律令的上下通傳,亦關乎著普通百姓的生計。

釜現雖為郡府一小吏,但難免還是有些擔心。”

張松停住,笑道:“季安有救世之心,不負仁義……說到季安的職位,再聞季安聲名遠播,吾想用不了多久,府君或會重新考慮季安的安排。

也幸得季安能在記室,否則你我二人或不會相識。

對了!

待四日後的休沐,吾與幾友相約於宴,不知季安可有時間,願隨我同行?

提前說明,此數友,皆是吾於本地結識的俊傑!”

張松的這次意外邀請,劉釜幾乎沒做太多考慮便同意了。

其人能說的俊傑,自然是有能力者。在南中多結識些人,於之是多多益善。

“此宴,釜願往之,屆時還請子喬介紹認識一下。

關於或會調離職位之事,釜覺得在記室挺好的,能學者諸多。且於行事間,釜一直認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河。

說是府君說起,吾自會向府君說明一二。

但……”

劉釜話語一頓,看向張松,道:“但有一事,還請子喬幫襯。”

初聞劉釜這“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河”的言語,張松只覺妙處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