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戶曹椽方下發的政令,當在明日下發往各縣,勞請記室吏能處置一二。”

迎面走來的是一個文吏,文童熟練的進行簽署交界儀式。

待之將一卷簡牘交到文童手中,便迅速離開了。

郡府戶曹管理著本地民戶、祭祀、耕種之事,政令頗多。而戶曹椽乃戶曹主吏,其簽發的政令,自是得到過太守景毅的首肯,事關重大。

文童滿臉凝重的將簡牘拿過來的間隙,左棟已將劉釜引導了臨窗的一個書案,指著用屏風間隔起來的幾個區域。

“此處乃是右記室史辦公之所,正對是左記室史之處,至於後面,主記常待之地。”

劉釜頷首,見文童面無表情的抱著簡牘走了過來,示意之放在這處堆滿了大半簡牘的案几之上。

他打算在正式辦公前,透過這兩個下屬,好生了解下辦事流程。在瞭解完具體流程後,當分下輕重緩急,將文書工作精細一下。

否則,真是這麼的如同無頭蒼蠅般各做各的,效率太低。

劉釜坐下後,示意文童和左棟跪坐在地面,其手下壓著簡牘道:“勞煩二位說下,我等下發各曹文書的步驟。”

看到上吏劉釜如此淡然的表情,繼而受到了影響,也可能是覺得現在上面有了個頂鍋的,愛將心情放在臉上的書佐左棟,無了方才的焦急,跪坐間,顯得從容不少。

其身體前傾,與文童相視一眼,遂先開口道:“上吏明鑑,我等文書吏,普通時候,在收到太守或諸曹的文書後,當先檢查主旨,而後加以起草繕寫。一些重要文書,主記或會自行處置。

接下來便是摘抄,待檢查無誤後,當送到法曹處,由吏者,再送往各縣地。”

法曹主要管著郵驛之事,郡府的各項政令,便由之送至各縣寺,或其他部門。

劉釜頷首,示意左棟繼續。

左棟頂著一雙黑眼睛,吞嚥了下口水,道:“除此外,郡府旦有重要會議,太守或是各曹椽,召我等錄記事。同樣地,而主記有事忙碌,亦需我等添補。”

劉釜指尖輕點了下簡牘:“平日間,汝等是如何分工的?”

這下是文童聲音低沉的回道:“但有右記室史在時,由右記室史加以起草。

下吏兩人各做檢查,後便一起摘抄下放。

這段時間,主記照應文書諸事時,則是將太守及一些重要文書,挑之處置,餘者亦是我二人進行起草抄送。”

看來這兩位記室書佐的工作,多有些雜亂。

瞭解到了情況,劉釜心裡已有了想法,出言問道:“汝二人誰起草文書佔優?”

左棟忙道:“文君早年便在縣寺執掌刀筆,比下吏佔優。”

劉釜沉思道:“那這般吧,左君你按照輕重緩急,將各處送來的條令加以整理,並負責傳送之事。文君汝主起草之事,暫由我負責摘抄。當下記室人少,我等也只有三人,待人員補滿後,再做調整。”

文童和左棟皆是一驚,他們心裡本還對這個新來的記室史有些輕視,待聽到安排後,很快轉變了想法。

這位年輕的上吏,經驗雖有些不足,但把重活都攬到自己懷裡,這才是最值得敬佩的!

只是,這位上吏,抄錄速度如何,能否不出錯誤,便要打上一個大大地問號了。

見劉釜不像是開玩笑的樣子,略作考量,文童左棟便應了下來。

用過大半個時辰,左棟把各曹送來的簡牘全都整理完畢。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劉釜也插手幫忙過,算是給左棟的整理方式提供一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