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和魏王的見面(第3/6頁)
章節報錯
李牧笑了笑:
“這一成不是因為魏軍,而是因為天意。”
好傢伙,原來這李牧是壓根沒把對面的魏無忌當人啊。
仔細一想,就算魏無忌真的當人,五萬魏軍和十二萬趙軍的戰鬥力確實相差太遠。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更何況,軍權現在也不在魏無忌的手中!
李建道:
“這是參謀部的意見,還是你個人的意見?”
李牧從懷中拿出一份卷宗,放在李建面前:
“參謀部的作戰計劃就在這裡。”
李建信手將卷宗推到一旁,認真的看著李牧。
“明日和魏王會見,你務必盯住魏無忌,若有異動,立刻發兵將所有魏人盡誅之。”
李牧看著李建,表情有些奇怪。
“若此行有風險,定國君大可直接不見便是。”
李建哈哈的笑了起來。
“很多事情都有風險,都不做的話,那就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了。”
十拿九穩的事情只存在於想象之中。
如果說後世的談判官員們只不過是統治者們的傳聲筒,那麼這個時代的統治者們就顯得比後代們坦率很多。
他們更願意親自見面,親自前來會談。
春秋戰國時代,一次會盟經常長達十天半個月,甚至好幾個月。
所有人都習以為常,甚至有人樂此不疲。
大家都是國君,理論上來說地位平等。
當一種本該平等相處的國君在一位自稱為“霸主”的國君面前好聲好氣甚至是卑躬屈膝的時候,這位霸主內心中的爽感也就可想而知。
李建並不是國君,也沒有興趣當什麼霸主。
他唯一的興趣是把三皇和五帝的名號合二為一,當一當華夏曆史上首位皇帝。
所以李建也沒有興趣會盟幾個月的時間,他甚至希望兩三天就把這個事情給搞定。
時不我待啊。
李建的緊迫感並沒有表現在臉上,但卻還是從他的言行舉止之中表現出來,並影響到了整個趙國十二萬軍隊。
當魏王看著河對岸一字排開,恨不得立刻就展開一場驚天大戰的趙軍時,不由自主的抖了一下頭頂的冕琉珠。
“這李建,不會真想讓寡人成為第二個楚懷王吧?”
信陵君魏無忌就站在魏王的身邊,輕聲道:
“請大王放心,若那李建當真這般無禮,臣弟拼死也要護得大王周全。”
聽到這句話後,魏王明顯變得安心下來。
也不知道是因為魏無忌的才能,還是因為就算被一鍋端,魏無忌也一樣跑不出趙國人的手掌心。
大船悠悠,朝著河對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