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李建說趙太后(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后盯著李建,語氣轉冷,道:“你這是何意?”
趙王聽到太后這般說話,下意識縮了一下腦袋。
上一任趙惠文王操勞國政無暇顧及教育子女,所以趙王的生活、學習等基本都是被太后包辦的。
趙王非常清楚,一旦太后用這種語氣說話,那絕對就要出事,出大事了!
李建面對著太后的威勢,依然頗為淡定。
都活三輩子了,什麼場面沒見過,這點小脾氣也想嚇倒我?
李建道:“臣曾經跟隨家中延請的學者學習過一些大儒孟子的經典,上面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如此大賢人之話,想必太后不會反對吧?”
太后默不作聲。
李建繼續道:“五世而斬,其實是孟子客氣的說法。對於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來說,三世也就沒了。”
“所謂君子,固有指風度翩翩之士的意思,但最開始的意思應當是國君、封君之子。像長安君這般為太后您和先王所出,便是最正統的君子無疑。”
“臣想請問太后一句,自趙國建立起到現在,那麼多沒有繼承王位的國君之子,他們其中有任何一個人的子孫傳承過了三代之後,依然能有和祖先一樣的尊貴身份和榮耀嗎?”
太后想了想,道:“沒有。”
李建道:“也不單單是趙國,再算上其他的六大戰國和周王室,這數以千百計的君子、王子之中,有後代能傳承三代之後依然不墜祖先威名和榮耀的嗎?”
太后若有所思,過了好一會才道:“未曾聽聞。”
李建正色道:“為何如此呢?其實道理很簡單,這些君子們一開始獲得的榮耀和地位,壓根和他們的才能沒有一點關係,只不過因為他們是國君之子,便享受到這些東西罷了。”
“等傳承下去到了他們的子孫,這些子孫又沒有什麼才能來給國家做出貢獻,那未來的國君們又怎麼可能會給這些已經和國君沒有近親血脈的傢伙什麼榮耀和地位呢?”
“所以這些個君子們祖先的福澤,自然也就只能如孟子所說那般,被‘五世而斬’了。”
“把話題轉回到現在,您口口聲聲所疼愛的長安君,難道不就是這般情況嗎?”
太后愣住了。
足足過了好一會,太后才道:“說下去。”
李建輕咳一聲,道:“長安君如今的封地是大趙國中有名的膏腴之地,他的地位在大趙國中極為尊貴,甚至連相邦田單和上卿藺相如等人都遠不如長安君。但這些封地、地位,真的是因為長安君的才能所帶來的嗎?答案自然只能是‘不’。”
“太后和大王在世的時候,長安君必然是富貴無憂的。可將來長安君身故之後,大趙的新君新臣們真的還願意看到長安君的後代沒有任何功勞就享受到這些遠超常人的東西嗎?”
“臣斗膽說一句,您今日給長安君的東西越多,在大趙內部對長安君不滿的聲音就會越盛。甚至都不需要等到長安君故去,恐怕哪天您只要不在,這些聲音就會立刻爆發出來針對長安君了。”
“和燕後的子子孫孫都將成為燕王相比,長安君之福澤,恐怕連一世都傳承不到就要斷絕,何其令人惋惜。”
“現在太后還覺得,您對長安君的愛真的遠遠超過對燕後的愛嗎?”
李建的聲音並不高,但一字一句卻如同刀斧鑿擊,在太后心中敲盪出無數回聲,讓這位趙國太后臉色大變。
一旁的趙王更是滿臉激動,看向李建的目光已然帶上欽佩。
李建所說這些,簡直就是趙王的心聲。
趙王心情激盪之下,甚至想要給李建擊節喝彩。
眼角餘光瞥到太后,趙王還是硬生生按下了這股衝動。
太后並未注意到趙王的小動作,此刻她表情極為複雜,喃喃自語:“愛,反而是一種負擔嗎?那,應該如何是好?”
顯然,李建的話對太后的心境造成了巨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