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清河崔毅(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月六日,黿頭渚,郡府午宴,宴請四方。
蕭欽之與徐邈用完,便匆匆與前來接引的趙大趙二乘船從太湖離去,徑直往北,向武進趕去,星夜馳騁,次日夜晚到達西津渡。
這幾日,天氣晴朗,渡口內的水位下降了些,但歸心似箭的二人心有水河漫堤的感覺,夜半時分,旅人棲息,寒鴉入眠,風悠悠過野,白樺林搖晃,一切都好似入往日一般。
但蕭欽之驀的就察到了不對,心裡空蕩蕩的,因為在渡口,有招魂幡在飄動,白色刺入了夜色,這是有人亡故,後人在路口、渡口給亡靈設定的歸家路引。
幾人越過了白樺林,踏上了坦道,遙看遠處的蕭氏莊園燈火透明,照亮了方園幾里,金牛山熠熠生輝,夜空中的雲翳呈現暗黃色,魂幡一引,歸家一路,自此陰陽相隔,蕭欽之與徐邈默不作聲,加快了腳步。
魂幡一路至蕭氏門樓,越過金牛山至鳳棲湖畔,崔先生生前居住的學堂裡,設定了靈堂,據崔先生遺命,薄葬,不發告,靈堂設白旌無旒,不設祭,令人擺一碗沙魚膾,登屋復魂。
沙魚膾是清河郡特產,崔先生以故鄉特產,告思鄉之情,代馬依風,歸正首丘。
靈堂內,蕭母崔氏行子侄禮,徐博士行師禮,主喪禮一切行度,兩人披麻戴孝,跪於靈位下方。
想起出發前,崔先生在薄霧中的囑咐“早去早回”,當時蕭欽之與徐邈便已經感到了,只是未想,還是來遲一步,沒見到最後一面。
蕭欽之與徐邈進入靈堂,跪下,行叩禮。
蕭母崔氏與徐博士還禮。
徐博士一身麻衣,起身,望向了靈下的蕭欽之與徐邈,正衣肅聲,問道:“東莞徐藻,代師清河崔毅令詢,蕭欽之,此行無錫,郡定何為?”
“三品!”蕭欽之答道。
“東莞徐藻,代師清河崔毅令詢,徐邈,此行無錫,郡定何為?”
“七品”徐邈答道。
徐博士洪聲道:“謹代師行令,你二人郡定不及二、六,有損崔師之名望,故不得行師禮。”
晉人喪禮,尊長亡故,親嫡按禮需守孝三年,若是蕭欽之與徐邈行師禮,便不參加州中正,這是崔老頭臨行的特意交待。
蕭欽之與徐邈相望一眼,朝著靈位,再次行禮,只得退去。
“清樓”二樓,趙大趙二吩咐小廝送來了酒食,因蕭欽之與徐邈不得行師禮,故入夜不得入靈堂,二人端起酒樽,朝著學堂祭奠三杯。
清河崔毅,對於如今的東晉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在名士們耳中,這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一代儒宗,晉武帝期間,弱冠之年,入洛陽華林園,初露崢嶸。
駁王衍乃誤天下蒼生者。
斥山濤老而為賊子。
恥與王弼、何晏為伍。
永嘉之亂,劉淵之子劉聰,攻陷洛陽並大肆搶掠殺戮,俘擄晉懷帝等王公大臣,洛陽城人人自危,然崔毅不懼,孤身擋在城前。
劉聰見一白衣書生攔路,便問道:“晉帝無道,漢軍入洛陽,代天懲治,你為何阻攔?”
崔毅答道:“晉帝無道,懲治晉帝一人便可,何以傷及無辜?”
劉聰即令漢軍停止了燒殺搶掠,便問:“你以一名換洛陽萬千命,可還有話說?”
崔毅道:“我以一命續漢軍三十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