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邈在蕭氏的日子,痛並快樂著,原以為脫離了老爹的束縛,會過得自在些,沒想到徐博士的一封信,徐邈頓時傻眼了,成了崔老頭的徒孫。

徐博士竟然曾經求學過崔老頭。

當蕭欽之得知這個訊息後,不禁有些瞠目結舌,回想起自己在吳郡時,給崔老頭帶過一封信箋,頓時陷入了深思。

蕭欽之對崔老頭的忌憚,是發自骨子裡的,自認為能與族長鬥個旗鼓相當,但族長在崔老頭面前就像個弱智兒童一樣,隨便一嘴,就給蕭氏提出了一個重回士族的方案。

故蕭欽之冥冥之中有種感覺,自己的吳郡一行,崔老頭一定透過徐博士,在背後動了什麼手腳,如此想來,徐博士師從崔老頭,可不可以認為其看似醇厚,實則也是個老陰比。

由此,蕭欽之聯想到徐博士撮合陸長生前來武進求醫,假借自己之手,讓千老道無法推脫,那麼徐博士這麼做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去做一件事,想要去做什麼事,必然有他的理由。

關於這個問題,蕭欽之想了許久,卻怎麼也想不出,下意識抿了一口熱茶,側眼瞥了一目不遠處的草棚下,崔老頭蓋著厚被子,雙眼昏昏欲睡的躺在塌上,而徐邈則是在塌前侍奉,一邊苦逼的讀著《春秋》,一邊時刻注意著小火爐上的水開了沒。

“臭小子,該你了。”臭老道不滿的吼一聲,乾瘦的面龐,瞪著一雙老眼,邊上添火燒水的小道童,竊笑一聲。

“哦~”蕭欽之吭一聲,回過神來,隨意下了一手,臭老道便又揪著白鬍子,陷入了苦思冥想。

蕭欽之的棋藝增進了不少,年輕人腦子靈活,欺負欺負臭老道還是沒問題,再怎麼說,臭老道也是個老年人了,用他懟族長的話叫:“一人活三代,你死我還在。”

每每想到族長被臭老道一頓懟,又無法反駁,只能氣的乾瞪眼的樣子,蕭欽之就想笑。

臭老道的具體年紀有多大,外人不得知,但蕭欽之敢確定一個事實就是,蕭氏當年南渡搬來鳳棲湖的時候,臭老道就已經在山上的道觀裡了,簡單換算一下,永初元年至永嘉七年,就已經四十餘年了。

古代封建社會,活到四十已經超過了60%的人;活到五十,能幹翻一大票的人;活到六十,鶴立雞群;活到七十,稀少巴巴;活到八十,活神仙。

臭老道雖然頭髮鬍子全白了,若論活的久,族長還真不是他對手,都年紀一大把的老頭了,下山卻健步如飛,崎嶇的山路如履平地,也真是活見鬼了。

崔老頭與臭老道算是一對不打不相識的老年歡喜冤家,兩人互相算計提防,漸漸的又互生憐惜之心,久而久之,臭老道也開始下山來學堂找崔老頭拌嘴掐架,然而據蕭欽之觀察,臭老道玩弄心眼子,差了崔老頭不是一點半點。

臭老道給蕭欽之算了一卦,得出個二十歲不能完婚,命中有三次水劫,將來要找個土命之女完婚,結果崔老頭立刻假借胖老八之手,使了一招“凰女尋夫”,硬吹啊,關鍵世人還就信了。

兩人的儒道之爭,崔老頭足不出戶,略是小計,便可算計南北士族,讓蕭氏踩著無錫華氏的屍體返回士族行列,以證明儒家的“以人為本”優於道家的“無為即有為”。

所以,此刻,蕭欽之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就算自己去了吳郡,依舊在崔老頭的算計之內,徐博士一定是個隱藏的極深的老陰比,一定!

“還能不能下了?不能下趕緊滾回去讀書。”蕭欽之一而再,再而三的心思不定,讓臭老道發脾氣了。

“唉~”蕭欽之反手一招大跳,棋盤上的局勢瞬間被改變,原本互相焦灼的戰場,被切割開來,一分為二,徹底讓臭老道閉嘴了,又陷入了繁複無比的衡量中了。

起風了,昏沉的雲翳厚重凝視,水光天色黯淡,不多久,細毛鵝絨紛紛下落,整個世界安靜了下來,只能聽見“簌簌”的雪落聲,以及臭老道的嘆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