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寒亭渡口(第1/2頁)
章節報錯
蕭欽之沒見過服用“寒食散”之人毒發的慘狀,但蕭欽之對於後世的禁毒宣傳耳濡目染,紀錄片裡上演的一幕幕,觸目驚心,駭人聽聞。
蕭欽之的強硬,與蕭書不可避免的產生了隔閡,自甲板上,兩人大吵了一架後,蕭書便不再理會蕭欽之。
胖老八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為自己的一句多嘴,弄成了這般模樣,甚是自責,又背地裡勸解了一番,無果,伏在船舷上,對著兩岸後退的樹林嘆息。
耳邊無聲,蕭欽之倒也樂得清靜,起身去取了一支笛子。
大姐簫蘊之通樂理,嫁人後,這支紫竹笛便留在了家中,蕭欽之想著這幾日反正閒來無事,不如帶上,路途上摸索摸索,用來驅除煩悶也好。
蕭欽之前世學過竹笛,有一定的基礎,只是這根紫竹笛與現代的笛子不一樣,它雖是七孔,發五音,卻是無笛膜,音色更是與簫接近,低沉雄渾。
有習慣稱“橫吹笛,豎吹簫”,實則在魏晉時期,笛簫還未分家,統稱為笛,只是吹奏方式不一。
蕭欽之搗鼓了一陣,手中的紫竹笛如無意外的發出了聲,可惜太久未吹奏,氣息不勻,不消一會兒,就上氣不接下氣。
學習過笛子的都知,第一首必練的曲目是《小星星》,這是一首神曲,吉他入門,也是一樣,難度不大,小處見大。
蕭欽之整個白天都在吹這首《小星星》,對於這支紫竹笛也十分熟悉,除了無笛膜外,基本沒什麼差別,餘下的只需要鍛鍊氣息便可。
.....
水上的漫漫路途,過了初見時的新鮮,剩下的就只是無聊,蕭書心裡的還未氣,誰也不搭理。
蕭欽之又自顧自的吹笛子,亦是不搭話。
倒是苦了胖老八,欲睡總被笛聲吵醒,想說話又無人言語,就在睡與不睡的恍惚間,時間一溜就到了晚上,船隊停靠在了曲阿的寒亭渡口。
熱鬧的渡口去除了白日裡的喧囂,清冷了許多,隨著棲息在渡口的客船上的燭火,一盞接著一盞的滅,世界漸漸歸於平靜。
今晚的夜空很明淨,繁星點點,浩瀚無垠的星河一覽無餘,牛郎與織女隔著銀河相對而泣,北斗七星的勺子遙指向東北。
岸上新綠的枝丫上披著一層柔和的星光,泛著朦朧的光澤,夜風掠過,響起了一陣“簌簌”聲,水中的嫩蘆葦在風中搖曳。
星光照亮了腳下了的路,通向了大船的一首一尾,長夜初始,無心睡眠,各懷心思的兩人漸次而出。
散著發的蕭欽之,披著一件薄衣,聽著“簌簌”聲,走出了船艙,站在船首,仰頭觀星空,俯身聞風聲。
站在船尾的蕭書,負手仰頭,漫漫星河,聞風而嘆,卻固執的認為自己沒錯,錯的是蕭欽之,道歉的應是他。
處於兩人中間的,則是在無計可施而被迫呼呼大睡的胖老八,不隔聲的船艙,迴盪著響亮的鼾聲,風一聲,鼾一聲,此消彼長,好不有趣。
白日喧囂浮躁,夜晚清淨寧人,睡得著的大有人在,睡不著的也無可厚非,或思念,或憂愁,或欣喜,或悲傷......
總之,無心睡眠的理由太多了,何止蕭書與蕭欽之,寒亭渡口內,總有那麼幾艘小舟泛著燭光,不肯歇。
驀的,寂靜的黑夜裡忽,有一絲低沉的笛音溢位,有擾民的嫌疑,如此沒有公德心的事,定不會是蕭欽之乾的。
而蕭欽之本就睡不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便側耳聆聽,聊勝於無。
然數音之後,蕭欽之卻是皺起了眉頭,遙看向了那幾盞棲息的燭火,因為這人在吹奏“小星星”。
蕭欽之白天在熟悉紫竹笛,鍛鍊氣息,“小星星”是吹了不少遍,怕是被哪個閒人聽了去,記在了心裡,便在這大晚上,堂而皇之的吹奏。
“小星星”很短,閒人吹了一曲後,沒有暫歇,卻是又吹起了另一支名曲,桓子野的“梅花三弄”。
笛音低沉如嗚咽聲一出,氣氛肅穆深沉,仿若寒冬臘月,萬木凋零,唯有梅花鐵骨錚錚,迎寒而立。忽而笛音大幅跳躍,旋律的層次感頓現分明,又現蒼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