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天遠難窮休久望(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似默然一會,斷然下令道:“宣楊惟忠回來,組建雲嶺經略司,以他為雲嶺經略使,任命李邈為副使兼都參軍...”
“喏!”
趙似坐回到上首椅子上,意猶未盡地說道:“大理國的事可以如此安排,喀喇汗和高昌回鶻國,怎麼處置?”
殿裡又一片寂靜。大家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官家對西邊如此執著?難道是滅夏之戰時對那些和尚的承諾?
李簡出聲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你說。”
“陛下,西北對我大宋有何用處?收復安西都護府舊地,除了重複漢唐雄光之外,似乎沒有更多的用處。那裡苦寒乾燥,物產貧瘠...陛下一早就要求軍情局細細調查西域的情報,拜占庭國使節來朝,陛下又多加籠絡,想與其結成盟友,好東西合擊...”
“臣實在不明,陛下為何對西域、對拜占庭如此重視?”
李簡的問話說完,殿裡又陷入寂靜中,趙似想了想,對在殿門口伺候的於化田說道:“化田,把甲二號地圖拿出來。”
“是,官家。”
一張碩大的地圖被徐徐展開在木架上。
“這裡是大宋,這裡是拜占庭,中間這一塊是突厥塞爾柱汗國,這裡是歸屬它的波斯,這裡是呼羅珊,這裡是河中,這裡是喀喇汗國。這裡是天竺,這裡是貴霜舊地。”
趙似在地圖前一邊指著,一邊說著,眾臣看得是眼花繚亂。
這張地圖是趙似根據自己記憶裡的地理知識,加上這些年商隊四處遊走,收集到的實地資料,加以補充。與真正的歐亞大陸地圖差異很大,但大致的位置還是能看得明白。
“這裡是大食,也是拜占庭人所說的撒拉遜。這裡是埃及,這裡炎洲東海岸...拜占庭以西,還有一塊大陸,地理學會將其命名為流洲。這裡有國藩上百,人口數千萬,物產豐富...”
介紹完了以後,趙似先是指著地圖靠中間的位置說道。
“我朝物產,出河西后,有兩條路,一條是漢唐時開創的絲綢之路。過西域、河中、呼羅珊、波斯、小亞細亞。一路折向南,去兩河的巴比倫、撒拉遜地區,以及埃及。一路繼續向西,到拜占庭,再走海路,去流洲諸國。”
“還有一路,出金山,沿著也兒的石河向西,沿著這片荒原一路向西,到達這裡,黑海北邊的一處河口。從這裡可以揚帆直達拜占庭...”
在地圖上比畫完後,趙似補充道。
“陸路不比海運。海運船大,可以裝數百噸貨品,泛海萬里。陸路不行,車載馬馱,人吃馬嚼,一路上耗費巨大,不划算。但是從另一方面看,海運運價值低,走量的貨品。比如棉布、瓷器、銅器等等。陸路,走價值高,不走量的貨品,如絲綢、茶葉、香料。兩者互相補充。”
“而且海路,運送貨品到拜占庭,到流洲,需要在大食人的手裡過一遍,被他們賺取了暴利。走陸路,可以直接把貨品送到拜占庭手裡...”
說到這裡,趙似語氣變得高昂起來。
“商以富國,這是我朝的國策!我朝殖貨興業,大辦實業,各種貨品層出不窮。除了滿足本國需求,還要賣到天下每一處地方,賺取巨大的利潤,創造更多的財富以養百姓。聚四海之貨以富大宋。這是不能動搖的!”
“海路有我們的水師海軍,正在努力開創。陸路我們也不能放棄!拜占庭與我們很遠,不會產生地域接壤,所以也很難有競爭衝突。而且它地處流、炎、祖三大洲交匯的水陸要道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是我們天然的盟友!我們必須支援,讓它在這條水陸要道上站穩腳,成為我們大宋貨品流向流、炎兩洲的重要中轉站!”
“現在來看,陸路我們最大阻礙就是他!桑賈爾!我們必須打敗他,擊敗整條陸路上所有阻擋我們的勢力。我們一定要他們明白,不管你們互相之間,如何鬥得你死活我!可就是不能動我大宋商隊一根絲,一包茶,否則的話,等待你們的就是滅國屠城!”
“這就是我們大宋的自有貿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