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似的話在眾人的耳邊迴響著。

這些閣老們其實都知道,高麗發生的這一切,都是因為在執行“疲敵之計”。而這個計謀是官家提出,經過參謀本部、秘書省幾經討論和推演,最後由他拍板,交付執行。

大同江戰事平息後,數以百計的宋國商人湧入高麗,隨後,數萬被釋放的高麗俘虜也陸續回國。這些人迅速遍及高麗各地,數目不詳的細作混在其中。

他們有的是宋人喬裝高麗人;有的是高麗俘虜被“教化反正”,成為大宋細作;有的也是高麗俘虜,只是被灌輸了一腦子的“葛命”理念,回到高麗只想著扯旗造反,領著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這些人背後有宋國商人和軍隊的暗中支援——高麗海岸線幾乎不設防,隨便來艘船,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上岸,運過去一批兵甲,還是當初繳獲高麗軍的兵甲。

於是一夥義軍就可以開張了。

幾支義軍攻陷州縣,打出了名堂,訊息一傳開,高麗國各地的“豪傑們”,心眼都活了。這些人各有心思,可能真的只想找口飽飯吃,有些真的是亂世梟雄。不管如何,一旦扯旗起事,都身不由己。

各路烽煙四起,遍地寇賊,高麗國的局勢迅速地敗壞。

有宋國背後的支援,高麗國根本鎮壓不了這些義軍——滅了這支,那支又冒出來了;義軍被打殘了,躲在山裡,接受一批援助,振臂一呼,又原地滿血復活...

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的後果是各地全亂了,賦稅收不上來,高麗王室和朝廷沒錢去養兵,無法鎮壓,地方就鬧得越兇;鬧得越兇,更加收不上賦稅——形成了惡性循。

前年鷹揚、龍虎等禁軍因為欠餉大半年,發生兵變,一番燒殺搶掠,把數百年曆史的高麗王都,燒成了廢墟。

此後,高麗王室越發地羸弱,政令不出開京。各地除了匪賊橫行之外,許多世家和百姓也是結寨自保——可以說,高麗國名存實亡。

大宋的疲敵之計,也完全達到了,只等著這鍋湯再稍微熬一熬,然後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趙似問道:“那你們有沒有想過,高麗國為何崩壞到了如此地步?”

謝克家心裡一愣,他還真沒有想過,不過看張叔夜、長孫墨離等人的臉色,他們似乎用心想過。

“陛下,翰林院彝倫館和成均大學國政學院,有個課題組,專門對高麗的亂狀進行了深入地研究。他們曾經在駐軍的保護下,深入高麗州縣,實地調查...現在已經出了三份報告,尚書省省務會議上,組織過學習。”

張叔夜答道。

“尚書省省務會議上學習過?嗯,張公,你們走在了前面。”趙似讚許了一句,“宗老夫子、謝公,還有在座的其他人,可能沒有讀過,張公,你給他們簡單介紹下。”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