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趙似的發現(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啟十七年四月,塞爾柱聯軍終於全軍渡過西洪河。他們把主力集中在迭失幹一帶,也往烏茲根派駐了一支五萬人的軍隊。
敵手的這一招起手式,在宋軍的預料之中。主力囤積在迭失幹,很明顯是把白水城、怛邏斯一線作為他們主要的進攻路線。
向烏茲根派駐重兵,從塞爾柱聯軍來看,這既能堵住西洪河上游山谷方向的來敵,保護住自己的側翼,也能從另一邊支援西洪河重要渡口麻耳亦囊城,護住自己的退路。
從宋軍方面來說,從葉支關口迂迴包抄的可能性被堵住了,這確實很失望,但是也在預料之中和接受範圍之內。
不能輕視任何敵人,這是首要原則。塞爾柱人東征西討,數十年間迅速崛起,席捲河中、呼羅珊、波斯、兩河和小亞細亞,肯定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選擇正確的行軍路線,堵住可能的危險,對於久經沙場的宿將來說,這是基操。
碎葉城裡的西征前敵指揮部異常忙碌和緊張。
趙似在一旁,彷彿是局外人。他只是默默地看著每一份軍報,在心裡盤算著,然後不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
現在的宋軍已經完全成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收集、分析、決策、執行和反饋體系和流程。
看完最新的軍報,趙似撇了撇嘴,桑賈爾,你還是想象力不夠豐富。你應該組織一支五千到一萬人的精銳,從蔥嶺或布路涉(克什米爾)沿著大小勃律的冰川雪域,直驅吐蕃舊地的高原。
前唐高仙芝都能做到的事,你手下人才濟濟,怎麼就沒有做不到的將領呢?橫穿吐蕃舊地,出現在河西蘭州,從西邊直衝關中平原,天下震驚啊!就算對萬里之外的戰事於事無濟,但是也足以名垂青史啊!
趙似只是在心裡調侃幾句,只要桑賈爾沒有發瘋,是不會做出這樣瘋狂又沒有效果的決定。
他雙手環抱在胸前,看著地圖上的密密麻麻標識——紅的是宋軍以師為單位的標識,綠的是塞爾柱聯軍,以獨立領軍的將領或一萬為單位的標識。
從紅綠標識的密集程度可以看出,宋軍在東邊是扼守險要關隘,以守為主。塞爾柱聯軍也知道這裡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硬骨頭,沒有傻乎乎地硬往裡面衝。只是在烏茲根擺了一支軍隊,護住側翼。
宋軍的主力集中在千泉山到楚河南邊的地區,以怛邏斯為支點。塞爾柱聯軍的主力集中在迭失幹到白水城一線,重要的退路以及糧草轉運中心是西洪河的俱戰提(列寧納巴德)和麻耳亦囊。
己方的兵力,除去東邊扼守要隘的馬步軍,西邊集中了十二個騎兵師,兩個步兵師,以及六個炮兵團,合計十八萬馬步軍。
其中白虎護旗軍三個騎兵師,玄武護旗軍四個騎兵師,青龍護旗軍五個騎兵師。
除此之外,在楚河上游地區,還放了一支預備隊,包括突騎軍的三個騎兵師,白虎旗護旗軍兩個騎兵師。
各種兵力加在一起,除去高昌國經略的軍隊,總計馬步軍二十五萬左右。
塞爾柱聯軍,根據各種情報分析,大約在二十五到二十八萬之間,兵力相當。但是趙似覺得己方的優勢在於訓練有素,團結一心。
塞爾柱聯軍最大的問題,就在這個“聯”字上。名義上信仰同一個信仰,但是暗地裡各懷心事。而且同為***,還分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下面又有各個分支。
部落主要分突厥和波斯,再往下分就多了,林林總總二三十個還是有的。
這些矛盾現在被士氣高漲、康慨激昂給掩蓋著。可是戰事一旦進入到膠著狀態,需要有人做出犧牲時,想必就會爆發出來。
趙似心裡想著這些敵我分析,突然想到前天在教導隨徵的三子時,虎啦吧唧的長子趙廓居然發牢騷,說己方兵馬太多了,沒法打出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