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令臣和金覲的雙眼都瞪得滾圓,彷彿聽到了世上最不可思議的話。

“怎麼可能!?”高令臣冷笑幾聲,“宋國官家勝在武功,從未聽聞過他有如此文采。要是有此文采,何不早早現出來?藏著掖著作甚?”

金覲有些遲疑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此詞豪邁萬千,有蘇詞之雄壯,非胸懷天下者做不出來。”

“不信,某不信!”高令臣還在搖頭。

“東風夜放花千樹...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李資玄又唸了一詞。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詞是誰做的?”金覲喃喃地念了一遍,然後連聲追問。

“當初宋國官家充實後宮,皇后舉薦了弘文院副院使李格非李文叔之女李氏。傳聞當年上元節,官家微服私訪,遇見過李氏,回宮寫下此詞。後以此詞為聘禮,送至李府。李氏欣然入宮,成為德妃。”

李資玄娓娓道來。

“李兄,你這是哪裡聽來的訊息?”

“靈妙真人那裡聽來的。”李資玄答道,“文叔公信佛好道,跟僧道交往甚好,尤其與靈妙真人往來密切。他曾在李府偶然見到此詞,是大宋官家親筆所書,追問之下,得知原委。只是大宋官家不願聲張,眾人便諱莫如深。”

“某與靈妙真人一見如故,前些日子賞月大飲。他喝得醉醺醺的,無意間說出此事。醒後估計追悔莫及,旁敲側擊詢問我,被我以酒醉搪塞過去了。”

金覲信了,可高令臣還半信半疑。

“大宋官家為何還如此遮掩?如此文采,名滿天下,有什麼不好?”他遲疑地問道。

“高使,大宋官家還需要這份文名嗎?”金覲反問了一句。

是啊,宋國天子真的不需要這份文名。他的文治武功,已經超過本朝歷代先帝,媲美漢武唐宗,就算有文人吹捧他為千古一帝,細細一想,也不為過啊。

足以名垂青史,流芳萬世,還需要區區這麼一份文名嗎?可是詩詞寫得好,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宋國官家幹什麼遮遮掩掩的?

“或許,”李資玄說出了自己冥思苦想的猜測結果,“是因為大宋官家一直堅持不以詩詞經義取才。要是他文采斐然傳了出去,恐怕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反倒浪費了他推行新政的苦心。”

高令臣和金覲聽了後,覺得很有道理,但是不約而同地在心裡默唸著。

以詩詞經義取才,有什麼不好!宋國官家為何要一意孤行,甚至不惜隱晦自己的文采。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正想著,一位隨從急匆匆跑了進來。

“三位大官人,出事了!”

“出什麼事?”

“南海李越國來了三位使節,分屬不同的主上,都是來向大宋進貢,求冊封。結果在理蕃部典客司門口,不知為何就打了起來。完了還不算,他們各回驛館後,還聚起手下,在南城街面上相約械鬥,死傷了數人,然後全被開封府的警察被抓了。”

“什麼!”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