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李越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高令臣敏銳地察覺到,這裡面定有蹊蹺,而且可能跟高麗國有關聯。

“詳情小的不知道,只知道他們三家打起來了。”

隨從畏畏縮縮地答道。

他只是去看個熱鬧而已,眼巴巴地跑來報信,想博主家一笑,得一句讚許,結果被追問原委!

我上哪知道去!

金覲不解地看了一眼高令臣,心裡有些不快。

自家高麗國的事情都顧不過來,還去管萬里迢迢南海李越國的閒事作甚!

李資玄滴熘著眼睛,似乎想到了什麼,只是他低著頭,沒有出聲。

“不知道原委,去打聽啊。找知情的人,理蕃部,報社的人打聽去。你隨著來開封城這麼久,不是說認識了不少朋友嗎!”

高令臣繼續追著說,隨從只好硬著頭皮,跑出去打聽。

“高使,現在大宋官家已經回京,我們還是好好想想,如何面君對答。高麗安危,盡系在你我身上。”

金覲忍不住勸道。

高令臣看了金覲一眼,幽幽地說道:“金學士,李越國跟我們高麗國一樣,都是大宋藩國,只是一南一北。而今李越國成了這樣,不究其原因,難道不怕我們高麗步其後塵嗎?”

金覲心頭一驚,覺得不無道理,只是他的腦子一時轉不過彎來。

步李越國後塵?高令臣的意思金覲琢磨出來了,這是擔心大宋用在李越國的手段,會在高麗國身上用一遍。

高令臣轉向李資玄:“李副使,你與宋國僧道之人交往甚密。這些和尚道士名為方外之人,實際上交遊廣泛,訊息最靈通不過。你,有沒有聽說李越國的情況?”

李資玄想了想答道:“有說起過李越國之事。不過當時只是當做閒話,寥寥幾句而已。”

“無妨,無妨,還請李副使說來聽聽。”

高令臣連忙說道。

此時的交通不便,資訊閉塞,而且高麗國已經全方面學習宋國,重儒輕雜,以詩詞經義取士。國內士子儒生們只知道東有東倭,西有遼宋。其餘的又不考試,學它幹什麼?

高令臣能知道南海有李越國,已經屬於極為少有的放眼看天下的能臣幹吏。

面對他的詢問,李資玄想了想,答道。

“聽說李越國當今國主,雄才偉略,宋國熙寧元豐年間,他振兵北上,攻打宋國欽、廉等州,殺傷掠走宋國軍民十餘萬。”

李資玄停了停,繼續說道:“李越國此次興兵,搞得宋國顧此失彼,造成了西北與西夏戰事的不利。大傢俬下說,官家的脾性,李越國的仇,他肯定記在心裡。”

高令臣越聽越心驚。熙寧元豐年間,不正是官家的父皇,神廟先帝在位時期嗎?造成西夏戰事不利?這事可不是小事!

聽說宋國神廟先帝積鬱成病,最後鬱鬱而終,主要原因一是變法失敗,二是西夏戰事不利。

如此說來,宋國官家收拾李越國,是為父報仇,天經地義。

可是高麗國這次被收拾,是因為趁著宋遼大戰之際,渾水摸魚,由此可見,宋國官家可不是什麼良善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