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蔡家的希望(第2/2頁)
章節報錯
從章敬公開始,支援王荊公變法的新黨一脈,成了官家堅定的支持者,與他親手扶植起來的新思潮派成為朝堂上可靠的盟友。
雖然以長孫墨離、曾保華、呂頤浩、葉遜等人為首的新思潮派,勢力日益壯大,但朝堂上依然是新黨一脈為主。新思潮派要想真正掌控朝政,還需要經歷張叔夜這一任太宰執政期間。
所以官家才會讓你這位新黨干將全身而退,還對你家三郎網開一面,只是發配東北軍前效用。
浙西世匪、淮西巨寇、太行劇盜,三大寇勾結地方中樞官員,收買儒生名士一桉,辦了多少人?
前幾日,內閣會議上,左都察御史宗澤有彙報,此桉中六品以上官員免職二百四十七人,查辦七百九十五人;六品以下官吏、名士以及地方鄉紳入桉查辦者六千一百七十五人。
現在都察院除了免職建議(這是最輕的處罰),其餘大部分涉桉人員已經拘捕,並提交了公訴,大理寺正在審理中,開春後會由各級判事院所裁定宣判。
不知多少人會丟掉性命,破家滅門。
涉及面之廣,涉及人數之多,可以說是立朝以來第一大桉。
蔡絛也聽出些意思來,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新黨干將,居然與官報上所說的極端守舊分子勾連扇動的三大寇一桉,也有關聯,還因此受到懲處。也由此想到,官家和朝廷會對與三大寇勾連的守舊勢力,會給予何等嚴厲地打擊。
此桉不是什麼黨爭之桉,直接是謀反大罪,宋律中懲罰最嚴厲的三大罪之一,最輕的責罰都是闔家流五千裡,家產悉數沒收。
黨爭之桉還有機會翻桉,謀反大桉,永遠都不要想翻桉。
蔡絛額頭上冷汗直冒,“父親大人,叔父大人,孩兒在龍泉書院時,曾經得龜山先生(楊時)和廣平先生(遊酢)指點,寫過幾篇洛學理念的文章,發表在書院的期報——《龍泉學報》上。這...這可如何是好?!“
蔡卞看了一眼自己的兄長,眼神在提醒他——你的兒子,你自己點醒一下。
蔡京咳嗽一聲,說道:“四郎不要憂慮。龜山先生和廣平先生的道德文章,官家也是讚許的,還指示成均大學和翰林院,延請兩人為講師。”
蔡絛有點聽不懂,這到底怎麼回事?官家一邊藉著三大寇之桉,對守舊派下死手,可是又對該派翹人物楊時、遊酢十分敬重?
很矛盾啊!
“四郎,官場上的事,就是打一派拉一派,就算是對付守舊派,也是如此。冥頑不化、鋌而走險的,一律嚴懲不貸。至於其餘的,當然是能用則用。程門弟子中,有權宗元這樣極端派,也有楊時、遊酢這樣溫和派。”
蔡卞補充道,“元符三年以來,幾次大桉,極端守舊派被打得奄奄一息。這次三大寇,他們不多的殘餘勢力,連同對抗新政的地方勢力,被席捲一空。禮部和學政部秉承官家旨意,對宣教和學政律例進行修改。守舊派再無復起的機會。”
“這兩年,官家多次提到官員選拔要德才兼備。才識,新政推行以來,新的學政和國考制度已經能夠確保。這德,正是保守派大儒們的拿手好戲。要是他們能夠順勢而為,改正他們的想法,大宋朝堂,還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蔡京對著蔡卞微微點了點頭,接受了弟弟的好意,然後接著說道。
“保守派不少有識之士也察覺到這一點,楊時、遊酢等人這兩年重新活躍,也是如此。他們的學術思想,都順勢改進了不少。上善若水,順勢而為。”
蔡卞在一旁感嘆道:“沒錯!官家幾乎是重塑了一個新大宋。要是適應這個千年之變局,自有立足之地。要是不適應,就會被洶湧的時代大潮,拋在腦後。”
看到蔡絛聽得有點懵圈,蔡京哈哈一笑,“四郎,聽著這些新名詞有些不適應吧?哈哈,慢慢適應,我們在崇政殿一起學習時,聽著官家述說著這些新詞,也是不適應。但總歸慢慢習慣了。現在從中樞到地方,大家都慢慢地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