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墨離和劉法、曾保華對視一眼,然後神情複雜地低頭思考起來。三人沒有想到,官家突然丟擲這麼一個問題。

海軍日益壯大,是不爭的事實。上千艘船隻,數十萬將士,再裝在海軍局這麼小小的一個殼裡,確實有點不合適。

但是這個新兵種如何安置?放在樞密院下面?按照道理,確實應該放在樞密院下面。

三省分管立法、行政、司法三國事,樞密院分管軍事。三省一院首腦加大學士,平章軍國事,這已經達成了共識,以後也會成為定製。

海軍屬於軍事力量,放在樞密院下面,天經地義。只是樞密院現在有參謀總署、軍政總署、軍需總署和承政廳,海軍局掛到誰下面?

還是單獨再設一個並行單位?又或者援宣徽院例,再設一個部門,與樞密院和宣徽院並行?

這聽上去有道理,但是仔細一琢磨,卻不可行。官家設東南西北四宣徽院,直接管轄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四旗。

這裡彙集了大宋,乃至天下最精銳的騎兵。軍政合一,入為牧民,出為騎兵。

此外,四宣徽院還管著四旗各大和尚——上師的冊封、教區劃分等宗教事宜。

但是官家在與少數心腹重臣溝通裡說得很清楚,這只是羈置融合四旗諸部的權益之計。

四宣徽院實際上兼著什麼

“民族委員會”和

“宗教委員會”的職責,官家說了,等到四旗徹底融合入大宋——說著一樣的官話,學著一樣的課本,信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到那時,四旗會被分拆為郡,或者其它行政編制,實際上是同郡縣制。

所以海軍援宣徽院例新設機構,就顯得非常不合適了。長孫墨離、劉法和曾保華等人在想著這些問題。

範東海、李綱和韓甲先等人,想的卻是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官家還鄭重其事地,在這裡向長孫等人諮詢意見?

仔細想了想,範東海等海軍局的人,琢磨出些意思來。長孫墨離、劉法,名義上是山北宣撫使和山北兵馬使,實際上管轄著東北、漠北數十萬馬步軍。

而大宋陸軍——海軍喜歡這樣稱呼馬步軍,覺得這樣才能真正區別出水陸兩軍。

大宋陸軍的精華基本上集中在陰山、北平和東北一帶,長孫墨離和劉法,一個負責全域性指揮,一個負責前敵作戰,基本上能代表他們的意見。

至於曾保華,他這個北平知府,等同於這些馬步軍的後勤大總管。問他們幾人的意見,等於問大宋陸軍主流派的意見。

官家這番用意,就像一位老父親對長子交代,現在家裡的小老弟也長大的,以後你這個做兄長的,要照拂著。

用心良苦!大堂裡一片寂靜,趙似開始點名了。

“玄明,你來說說。”長孫墨離的腦子已經轉過上千轉了,把前因後果都想了一遍。

他想到天啟十一年,官家改制樞密院,把軍諮府改成參謀總署,會不會跟這個有關聯。

官家總是走一步看十步。當時海軍雖然升格機構的需求並不強烈,但是它的實力已經非常強大,升格機構勢在必行,官家應該會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