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要議和的高麗(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崔弘正?他在安州城等著你們。二十天,崔弘正傳下命,命令安州守將金義,退據平城的金海,守宜州的金漢忠和守平戎鎮的李冠珍向我軍投降。只是崔弘正不知,奉命進攻平壤城的金海,兩個月前就被作亂的部下所,後,其殘部四千餘,向我軍投降。”
“金漢忠和李冠珍也早在正,陸續向我軍北線兄弟部隊投降。聽從崔弘正命,向我軍投降的只有金義元及其所部一萬一千餘人。”
种師道的,讓任懿、吳延寵心驚膽戰。
“那...那...我***民損失如何?”吳延寵失魂落魄地問道。
“你國在浿水以北原本有青壯民夫三十二,其中二十九萬在去年入冬時就及時起,投奔我軍。他們大部分已經被安置去北平府和遼東地,少部分留在平壤和且沃城。據最新統,二十九萬七千四百名歸附民,這段時間因病去世一千一百六十九,其餘的都非常健康。”
任懿心中一,還有二十九萬青,這些人還回高麗,應該能補下元氣。
吳延寵看著他臉上的喜,沒有說什麼。相比之,他要悲觀得多。宋軍費盡心,離間俘獲了這麼多青,怎麼可能會輕易還給高麗國。
此時的,應該看明白宋國當前的戰略——儘可能地削弱高麗國的國,國困民窮之,自然就會內亂不,如前遼一樣。到時,宋軍再興兵滅,不費吹灰之力。
“其餘留在浿水以北地區的三萬多民,我軍經過這一個多月的清,只檢點到三千一百六十名。其餘的下落不,可能死,也可能還躲在北部山區裡...”
种師道繼續說道:“你國在浿水以北地區原本有軍隊二十二萬六千,經過檢,還剩三萬五千人。其中且沃城一千,平城四千,安州一萬一千,宜州等地一萬一千,平戎鎮等地八千人。其餘的...”
种師道頓了,繼續說道:“相信大部分都死了。我們已經檢點到十萬餘具你軍官兵的屍,可能還有少部,躲在山林荒野裡。”
任懿、吳延寵心中顫慄不,身體如同墜入冰窟之中。
這意味著崔弘正、黃君裳率領北上的十九萬兵,加上安北、安邊兩都護府原本擁有的近四萬兵,整整二十三萬軍,幾乎損失殆盡。
這可是兩代大,尹瓘等大臣耗費數十年時,徵集高麗全國兵馬和青,苦心編練出來的精,現在全部折在了浿水以北。
高麗國現在還有近十萬兵,從賬面上說還能徵集二三十萬青壯補充入軍。但是精銳盡,士氣低,軍已不成軍。
更可怕的,有威望、有經驗的將領和軍,幾乎全部折在了浿水以北。
剩下的那些將領和軍,難堪重任——高麗國的軍事力,元氣大,離全部崩潰只差一口氣了。
….
本章未,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吳延寵強撐著精,微微顫抖著聲音問道:“不知貴國有什麼條件才肯議,放還我國被俘軍民。”
任懿也睜大著眼,滿懷期望又忐忑不安地看著种師道。
“這個不歸我談。兩位使節去到開遠城就知道了。”种師道一口回絕了吳延寵的,繼續公式化地往下說。
“根據你國安西和安北都護府的文冊卷,在浿水江—椒山城—狼山—且沃城以,有丁口九,其餘百姓大約四十萬左右。經過檢,還餘丁口五萬,百姓二十七萬。這些人大部分早早就聽從勸,附聚到南浦、新浦兩,依靠我軍的救,度過了寒冬。其餘,部分餓死凍,部分死於你軍的燒殺搶掠。”
任懿、吳延寵心中已經麻木——一是此前損失太,安北、安邊兩界的這點損,反倒不算什麼。二是安北、安邊兩界的百,一直遊離於高麗主,屬於蠻荒化外的邊緣人,朝野內,很少關心他們的死活。
所以現在也不會把他們的生死放在心上。
种師道說完,“兩位使,本將已經通報(本章未完!
第九十八章 要議和的高麗(二)
完畢。你們是即刻啟,還是歇息一,明日再出發?”
“即刻出發!”吳延寵立即答道。
任懿、吳延寵一行人換了馬匹,很快又出發了。一路上緊趕慢,第二天趕到了安州城。
在宋軍嚴密把守的原高麗國安北都護府,崔弘正看到兩,臉色一下子變了。
“怎麼是你們兩人為使節?”